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可靠性。然而,仅仅拥有技术特性并不足以让人们信任它。信任建立在对未来行为的准确预期之上。这篇文章提出了“信任体验”(Trust Experience,TX)的概念,它是指影响人们对区块链未来行为预期的一系列因素。作者探讨了信任体验的重要性、提升以太坊信任体验的方法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
这篇文章是一篇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研究,它为理解区块链信任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并对提升区块链信任水平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更多的读者扩展对区块链的理解与信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区块链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可靠性。
通过设计,区块链可以持续地抵御篡改、审查或捕获。区块链的设计还确保它们具有可靠的透明性和可访问性。这些特性并非昙花一现——我们相信这些特有的“硬度(hardness)”会持续下去,这也是我们重视区块链的原因。
这种看似简单的特性催生出了更高级的功能。区块链将可靠性引入可编程的计算环境,催生出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代币和 NFT)、复杂的全球金融系统,以及其他注重可靠性的应用场景,例如身份系统和社交网络。
当我们声称某些东西是可靠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对未来做出预判。某些东西——不管是某个区块链、桥,还是某个人——他们是否真的可靠,取决于未来的实际情况。我们尽力去理解可能导致结果正反两向的各种原因(密码学是否安全?工程设计是否合理?),但最终我们只是在做出的一个有理有据的预测。
这个事实可能让区块链变得难以解释。其他技术解释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因为它们的独特优势可以迅速展现。在 1992 年,要证明电子邮件的有效性,你只需尝试一次。有人在世界的另一端接收到你的消息并立刻做出回复,这个证据就摆在你的收件箱里,一目了然。
但是,要证明区块链的价值并不那么容易。起初,你可能很难区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和中心化的应用之间有何区别。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者的区别将会显现出来。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可能会审查你的交易,媒体平台可能会驱逐你,社交网络可能会关闭 API 访问或夺走你的用户名。而一个设计良好的区块链应用则不会这么做。
这意味着,与其他技术相比,证明区块链的价值更多依赖于解释。如果价值主张是“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个 API 进行构建,并且它永不关闭”,那么单靠技术演示是无法证明这一点的,因为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的结果。你必须提供理由和论据来支撑这个主张,为什么它值得信任。你必须为它辩护。
但是,当一群人能够对区块链未来的行为形成准确的预期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这种对未来的可靠性的预期将穿越时空,影响和改变当下的行为。
当人们确信他们拥有一个支持构建的坚实基础,他们就能放心地投入资源、改善他们的数字资产、身份和数字公共资源。开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业务、协议和应用,不必担心支撑他们的基础设施会突然消失。中心化生态系统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生态系统的区别在当下已经显而易见了,后者正涌现出巨大的能量和增长,无论是在私有物品和数字公共资源领域,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关键之处在于,这一切的发生,不只是因为区块链的可靠性,更是因为人们能够对这种可靠性形成准确的预期。
什么是信任体验(TX)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使用区块链时总是在与对未来行为的预期互动。
作为用户,你决定将资产存储在以太坊上,是因为你预期这些资金未来仍会在那里。你决定在 ENS、Lens 或 Farcaster 个人档案上投入时间和社会资本,或许是因为你预期这些协议未来不会剥夺你的个人档案。
作为开发者,你对以太坊是否会突然改变协议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你产品或业务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做出自己的预期。
即使是那些最不关心这些事情的人,也会受到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的影响。最随意或者信息最匮乏的用户,可能使用的是其他人为他挑选好的选项(这个人做了相关思考)。例如,他们用以太坊只是因为开发者都选它进行开发。或者,他们可能只与最“受欢迎”的生态系统互动——而这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获得了人群和市场的认可,而这又包含了人们对未来行为的判断。
但是,不管是资深行家还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人们如何形成这些预期呢?它们之间有共通之处吗?是什么信息和经历影响了我们做出信任某个事物的决定?这个过程本身如何?它会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我们可以改进它吗?如果可以,如何改进?
让我们把这个概念称之为信任体验( Trust Experience ),或者 TX。
TX 是一系列的体验,它塑造并影响了我们对区块链(或其他系统)未来行为表现的预期。它是所有外部输入的总和,这些输入让我们相信系统在未来会以某种方式运行——进而决定我们是否信任它。
如果说用户体验(UX)是关于人如何与技术互动并体验这一过程,那么信任体验(TX)是关于人如何与自己形成对技术的未来行为的预期进行互动和体验。
影响 TX 的要素因用户和他们的需求而异。这些输入可以非常多样化,包括:
阅读与之交互的智能合约代码
看到名人购买了 NFT
在你的钱包中注意到一个图标,显示你正在使用以太坊
在 L2beat 网站上了解不同 Layer 2 方案的安全属性
查看显示比特币挖矿算力集中度的仪表盘
验证协议是否通过审计,即使你不理解审计报告
认为 Sam Bankman-Fried 是个资历不凡的好孩子
重要的是,TX 不仅仅是我们希望人们用来做出判断的一系列因素。TX 研究的是什么因素真正塑造了信任,而不是我们希望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每个与区块链或区块链应用交互的人都会有着某种信任体验,只是广度和深度不同。一个普通用户可能只需要一点社会证明(“我的朋友 Josh 是一个资深极客,他在使用以太坊”)。而一个构建应用的开发者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我已经阅读了文档”),并依赖其他社会证明( “Facebook 的一位前高管正在比特币上构建”)。至于大型企业、政府和监管机构,他们可能会考虑某些形式的资质证明或其他的社会或市场信号,依赖专家来验证技术信息。
TX 并非区块链所独有。在现代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所依赖的技术和系统,它们的未来表现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储存备份的云服务、各种协议、我们居住的建筑、以及我们签订的法律合同——在所有这些应用场景中,相当一部分价值在于未来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围绕着每一项技术构建出对应的 TX 要素,从而让人们获得足够的信心去使用和信赖它们。
但对于区块链 TX 来说,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当下,我们的 TX 很像早期的软件用户体验(UX)。
早期的软件用户体验是由一群了解计算机运行原理的人设计的,这种设计通常假设用户对计算机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经验。“用户体验”这个词直到 1993 年才被正式提出,而关于如何让软件界面对普通用户友好、易用的理论与实践才刚刚起步。
今天的区块链 TX 与此类似。它主要由理解区块链运作原理的人创建,也经常预设了用户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正如同软件行业需要创造出用户体验(UX)设计这项专业一样,我们也必须弄清楚如何打造一种信任体验(TX),让它超越资深用户的小圈子,让区块链扩展到数十亿普通人的手中。
TX 由什么构成?
哪些因素会影响 TX?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在区块链和其他系统中都普遍存在的一般类别。
1. 自己进行研究
当决定是否信任某物时,我们经常会试着去自己了解它。在加密领域,这可能包括阅读白皮书、代码、文档,收听播客,查阅其他各种一手资料,以及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哈希函数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我们试图让自己去理解事物运作的原理以及原因。
类似的,如果你要买一套房子,你可能会想亲自检查地基或是看看地板下是否有霉菌。如果你在考虑是否要聘请一位律师,你可能会想要了解他们的动机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推测他们未来的行为。
有时,自己做研究可能涉及到试图理解系统参与者的动机。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是否有强烈的动机去保证不丢失用户数据(因为如果丢失会面临法律惩罚)?一栋办公楼的建造商是否应为大楼倒塌承担责任?在一个区块链中,是否有足够的激励去促使质押者或矿工长期支持协议的运行?
对于 TX 的构成,区块链有着独特的优势。相对于其他系统,区块链是极其透明的。塑造其行为的内部逻辑——代码、规范——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只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可以理解这些内容)。
但是,依靠我们自己对系统的理解来预测其未来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包括区块链在内,许多系统都极为复杂。即使是对系统的某个方面有着专业知识的人(比如共识协议方面),也可能没有能力去评估其他的方面(比如复杂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应用)。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去评估自己狭窄专业领域之外的一手资料。
2. 依赖其他人:朋友、意见领袖、专家
我们经常基于其他人的建议或推荐来决定是否信任一个系统。即使是在进行自己的调研时,我们仍然在依赖那些创建了教育资源供我们学习的人。
有时候这些人可能只是我们认识的人:家人、朋友、同事。我们会在社交圈寻找相关领域的相对权威,建立起信任链(“我的朋友 Josh 是一个资深极客,他在使用以太坊。他是从他的朋友 Tim 那里了解到以太坊的,Tim 更厉害,经常泡在 ethresear.ch 论坛上” )。
其他时候,我们想要寻找社交圈外更为资深的专家。在加密领域,这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智能合约审计人员,关注推特上的研究者,收听播客,或是试图辨识谁更可信。
L2Beat 就是一个为 TX 做出贡献的范例,它由专家组成(这些 L2Beat 团队成员检查和评估 L2 的实际性质),为用户提供有关 L2 的知识和信息。
依赖专家也有其局限性。它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产生和维持专家网络的健康生态系统。然而出于各种原因,可能就没有足够的专家(特别是会说你语言的专家!)。又或者可能存在激励错位,催生出不可靠的“专家”(想想 2007 年的债券评级机构,或 2014 年、2017 年、2021 年这几年里广受欢迎的加密推特大 V 们)。
这就是为什么对知识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如此重要的原因。一个崇尚知识诚实的社区更不容易被骗子或伪专家所蒙骗。或者至少,它更容易维持住足够数量的真专家,来对抗那些伪专家。
而专家也需要从某个来源获取他们的专业知识。这又强调了第(1)点的重要性。因为当普通人也能轻易地进行自主研究时,可能会诞生更多可信的专家,进而为整个区块链生态的 TX 做出贡献。
3. 系统的历史行为
我们常常用过去来理解未来。这就体现在“林迪效应( Lindy Effect )”上,这个理论认为技术的未来预期寿命与其当前年龄成正比。因此,不难理解在加密领域,我们常讨论相关事物是否达到了“Lindy” 状态。
当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历史对照时,我们会试图寻找类似的系统作为参考。例如,我们会询问:这类飞机以前发生过坠机事故吗?或者,有没有哪个区块链项目失败过?
在这方面,区块链的信任体验(TX)通常略显薄弱,因为相较于其他“硬度”来源,区块链技术还相对年轻,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4. 大众社会证明,例如人群和市场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习惯于用社会信号和群体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判断。我的朋友们怎么看?我的圈子喜欢这条链还是那条链?市场在说什么?
这些是 TX 中非常强大的构成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导致难以改变的强大默认选项。这可以是件好事,因为它可能表明人们对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合理的信心。但是一个糟糕的默认选项——或者一个在事实改变时没有得到更新的默认选项——就可能导致人们使用不安全的系统。
在加密领域,我们对这些因素如何为一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塑造出糟糕的TX可谓非常熟悉。在 Terra 崩溃之前,名人、著名投资人以及许多“砖家”都看好它。市场有时也会大错特错,就像 Enron 和 FTX 事件一样。
如何改进以太坊的 TX?
以太坊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就应该是改进以太坊生态系统的 TX。
区块链新颖、不易理解、不够直观。人、文化和社会将它们作为全球基础设施而信任时,心存合理的疑问和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它们的局限性是什么?它们会失败或被破坏吗?它们安全吗?为了让区块链获得成功,这些问题需要被反复回答,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解答。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就是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创建最佳的 TX。
但我们要如何着手这项任务呢?这个项目远比这篇博文所能涵盖的要大得多。
不过,作为起点,这里提供关于好的区块链 TX 的三个原则:
首先,TX 需要创造准确的预期。
如果信任体验只是建立在信息茧房之中,到处都是对区块链技术简单、清晰且讨人喜欢的解释,最终创造出的只有虚假预期,那么这是不良的 TX。
好的 TX 必须始终致力于创造对于可靠性的准确认知,而不是仅仅兜售最理想化的叙事。这通常意味着我们要诚实地面对其局限性、弱点和风险。
这也再次说明,为什么透明和知识诚实在区块链社区中都是如此关键的属性。在加密生态系统中,参与者显然可以因为多种激励措施来误导他人,或是隐瞒协议设计中真正的局限性或风险。而好的信任体验意味着抵制这些恶劣影响,并促使我们的生态系统保持更高的标准 。
其次,TX 是生态系统的属性,而不是个别产品的属性。
如果你是应用开发者,你可以掌控你应用的方方面面。这让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塑造用户的 TX。
但是,你的用户对于他们在你的应用中使用的加密货币或 NFT 的看法和预期,或关于以太坊本身、又或是关于区块链这个概念,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外。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专家、教育资源、模因(文化基因)、或人群/市场行为(这些行为对用户 TX 影响很大)。这一点在非区块链场景中也是如此。你支票账户的 TX 会受到你对账户中存储的法定货币的预期的影响,还有所在司法管辖区的法律系统,银行业整体的行为和声誉,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好的一面是,应用可以从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继承好的 TX。对于像 MakerDAO 或 Farcaster 这类的协议来说,在兼具了“硬度”和好的 TX 的底层网络上构建时,就更容易向用户做出关于协议如何运作的可靠声明。
当 TX 并非来自单一来源时,它也会更加可信。如果专家们彼此独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歧,他们就会更加可信。或许一个略带对抗性的生态系统反而更容易发现真相,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其可信性。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当我们试图评估 TX 时,需要审视整个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的应用。这也意味着,好的 TX 不应是任何单一参与者的责任,而应该是我们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第三,TX 需要上下扩展以贴合不同层次的用户。
以太坊的 TX 需要服务的用户群体非常广泛。
个人用户、开发者、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监管机构,所有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了解以太坊的真实特性和可靠性有着各自的需求。
这意味着好的 TX 应该贴合不同层次的用户。它不是简单假设每个普通用户都会去阅读黄皮书或检查智能合约代码。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好的 TX 可能只是指提供给他们的默认选项(可能来自市场、社群、监管机构、朋友或钱包)本身就足够好,并且这个默认设置的选择过程是基于对区块链 TX 的深入理解。
但是,让 TX 尽可能普及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低估用户或只是简化信息。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熟悉的 Web2 用户体验(UX)而牺牲准确和全面的 TX。
原因之一是,许多人对他们的 TX 有较高要求——他们需要在建立信任之前进行验证。区块链 TX 也必须向上扩展来满足这部分用户的要求。
原因之二是,就像好的 UX 一样,好的 TX 实际上会长期坚持推进用户教育,提高他们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
现代用户体验依赖于许多惯例、符号或概念隐喻,它们都是在用户体验创新的数十年中发明和采用中积累下来的。
你当前阅读这篇博客文章的界面中,就包含了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成果,如键盘、图形用户界面( GUI )、桌面、鼠标指针、滚动文档、触摸屏等元素。
我们现在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因为科技工作者成功地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它们。但是,曾经它们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全新且陌生的。同样,好的信任体验也必须能够取得类似的成就。
一些零星的观察、补充以及注意事项:
1. TX 帮助解释加密社区为何充斥着辩论:我们都在试图推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试图回答那些没有实证答案的问题。例如,比特币的 2100 万枚供应上限会坚持住吗?以太坊的权益证明机制会不会导致审查或权力集中?
2. TX 帮助阐明为何我们在加密社区中如此频繁谈起“教育”:我们潜意识里知道,“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开发者如何构建去中心化应用。还隐含着这样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学习以太坊如何运作以及其运作原理,即使他们只是非常普通的用户。
3. TX 当然不是我们在区块链领域唯一关心的:一个有着出色的信任体验和高可靠性的区块链,如果无法扩展去承载对区块空间的需求,它对世界的影响也会受限。而一个拥有糟糕的开发者体验和生态系统的区块链,也不会吸引到有用的应用。
4. 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区块链用户最关注的“预期”往往是某些数字资产的价格: 加密领域存在投机狂热,这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这会让人们分心、忽视这些平台的潜在价值。但这种潜在价值是真实存在的,投机狂热消退后价值仍会留存。显然,TX 关注的不是某种资产未来的财务表现,而是这些更根本的特性。
5. 阻碍区块链 TX 的原因之一是大众对软件 TX 的标准要求很低:很多人默认软件是短暂的,总是可以“撤销”操作,而且掌控软件的公司会随时间起落。大多数人还不理解,数字世界的 TX 可以更好,软件实际上可以具备“硬度”,因此 TX 尚未成为一种区分因素。
6. 我们和 TX 的关系很可能与我们的时间偏好相关:如果一个区块链只能维持预期 1 年就崩溃,那肯定是彻底失败了。但一个能维持预期 30 年的区块链,显然对很多应用场景是有价值的。许多人会将“便宜但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用于偶尔的交易,但绝不会在上面长期存放资金。
7. 这篇文章和我之前的文章 Atoms, Institutions, Blockchains 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之前的文章介绍了“硬度”这个概念,将其视为区别区块链的特征——它赋予了区块链一些原本只有制度(如法律、货币)或自然(如黄金)才能具备的功能。你可以把 TX 看作为一个框架,来阐述人们一旦认识到“硬度”,会如何去体验和思考它。当然,你无需阅读或关心那篇文章也能从这篇文章中受益。
8. 加密圈中有一个盛行(但有误导性)的观点:让区块链广泛普及的正确方式是彻底对用户隐藏区块链(姑且称为“抽象面纱”论):TX 意在反驳这一观点,也许可以提供一条前进的道路。通过将 TX 与 UX 之间进行类比和补充,也许作为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找到更实际的方法,让加密更加接地气一些,同时又不掩盖区块链区别于其他软件的本质特征,以此帮助用户做出明智的选择。好的 UX 和好的 TX 并不矛盾——这只是新技术早期阶段的设计问题。所有问题都有其相应的解决之道。
9. Dan Finlay 近期发表的文章 The Protocol Seeking Protocol 包含了一些相辅相成的观点,尤其是关于人(和群体)如何发现、进而依赖新的“硬度”来源:我认为这与“ TX ”框架非常契合,并且 Dan 的观点比这篇博文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
10. 区块链生态系统在 TX 方面的一个最明显的漏洞,是缺乏任何可靠且有根据的资源来分析、衡量和比较不同 Layer 1 的关键安全指标:以太坊的“经济安全”与比特币、Tron、Solana 或 Cardano 相比如何?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这样的比较?应该关注哪些指标?谁来为 Layer 1 创建一个类似 L2Beat 的资源?
感谢 Rachel、Tim、 Danny、 Liam、Josh、Jesse、 Dankrad、Justin、Trent、Jason、和 ST 对初稿提供的建议。
Norton Commander 的旧 UX 图像来自 Yuri Samoilov。
声明: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