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宇庭
本文通过分析 Solana(SOL)公链、TON 链和 io.net 三个成功的案例,揭示了产品体验、影响力背书以及把握热点顺势而为的重要性。这些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与生态中的核心角色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成功实现了破圈增长。
随着 WEB3 行业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 WEB3 的建设中。而对于当前尚处在早期的 WEB3 市场来讲,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格外重要。但是很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都有一个困扰,就是基础设施的搭建周期特别长,投入也比较大,在早期很难有实际的应用作为抓手推动用户和生态的增长。
但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如果想要成功,除了创始团队自己的努力之外,往往还需要生态合作伙伴,开发共建者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大做强,而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者也需要一定的项目热度和信心来坚定对项目的持续投入,这样往往可能会出现 「先有蛋,再有鸡」 还是 「先有鸡,再有蛋」 的死循环。
那么 WEB3 基础设施项目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破局增长,我们先通过两个公链项目来重点分析下。
一、SOL 公链的实践:产品体验 + 影响力背书 + 把握热点顺 「势」 而为
SOL 公链成立于 2017 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实现 「高性能,低 GAS 费」 的路上努力,它既不同于以太坊以分片的技术来拓展性能,也没有采取主流的 layer2 扩容方案,而是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拓展性方案,Solana 设计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时钟,这个时钟可以通过创建历史记录的方法证明某一事件在特定时间点内发生,进而通过历史证明算法允许每个节点在本地生成时间戳,免除了在网络中广播时间戳的需求。
因此,Solana 区块链将时间和状态进行解耦,以获得最大的效率和吞吐量。
如果上面的技术描述你不太懂,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 SOL 通过一种技术创新提高了公链的运作效率和可拓展性,从而实现了自己产品独特的 USP,为行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如果你以为 SOL 仅仅是因为做出了这种技术创新,获得了市场认可进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从 SOL 刚推出的 3 年时间里,市场对它的关注度其实很少,SOL 上的第三方开发者也只有两位数不到三位数的数字。
事实上,直到 2020 年,当时全球排名 top10 的 FTX 交易所宣布用 SOL 作为底层的公链时,SOL 才真正的被大家关注,随后 1 年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数百名开发者在 SOL 生态上进行开发,各种类型的 DAPP 比如 DeFi 、资产管理、衍生品、基础设施以及 NFT 板块都在 SOL 上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
当然 SOL 项目方也非常重视开发者和用户的体验,面向开发者,SOL 每年持续举办黑客马拉松大赛、黑客之家、教育训练营和为开发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包以及日常举办交流会听取开发者们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开发体验;面向用户,SOL 始终在优化链的性能,提高高并发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容错性,在最初发生过几次大的宕机事件后,SOL 通过持续性的更新迭代,最终通过 QUIC 部署解决了这个问题,截至目前,SOL 再也没有发生过宕机事件。
正是由于 SOL 项目方的努力,给到开发者和用户良好的口碑和体验,也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来到 SOL 生态,网络效应就此形成,SOL 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但是随后发生的一切再次对 SOL 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此前一直支持 SOL 的 FTX 交易所出现了暴雷,同时叠加区块链行业进入熊市,使得 SOL 链上的 TVL 以及代币价格均出现了 90% 以上的下滑,大家都认为 SOL 也即将破产倒闭。但是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因为早期 SOL 对开发者和用户的极致服务,还是有一批 SOL 的信仰开发者们坚定的持续在 SOL 上开发没有离开,GitHub 开发者软件仓库的数量保持了同比增长,这帮助 SOL 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2024 年随着美国比特币和以太坊 ETF 的通过,以及一系列利好的加持,WEB3 再次进入了牛市。随着今年牛市新兴项目的增多和 MEME 赛道的爆火,而新兴项目和 MEME 项目主要就是在布局在 SOL 链上(相比其他公链 SOL 的 GAS 费低,门槛低,可拓展性强,生态建设完整),因此也再次带动了 SOL 的繁荣,SOL 从 8 美元不到的最低价格一直涨到 200 多美元。
最火的时候,SOL 甚至完全取代了当年以太坊 ICO 的模式,一个项目发行出来在一级市场用户直接用 SOL 代币来购买项目代币,以追求后续二级市场上线后的超额回报。SOL 链上财富效应最明显的两个项目,一个 bonk,一个 wif,更是将用户的 FOMO 情绪推到极致。
从 SOL 的发展过程,想必你有所体会。对于一个基础设施类的项目,生态是非常重要的,有用户、项目方以及开发者的持续认可,一个基础设施类的项目才能走的长远。但是当一个项目刚开始从 0 到 1 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即便技术做的再好也没有太大的关注度,所以适时的找个大的节点 /kol/ 项目方背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给钱、给资源还是给关系,有影响力的节点背书是早期迈出公众关注的关键一步。
同时,当你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和早期用户之后,产品和体验就变得格外重要,可以说 SOL 之所以能从 FTX 事件中起死回生,就是因为它之前积累的口碑效应和用户黏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好的产品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形成良好口碑,而好的运营可以建立良好的用户黏性和社区氛围,将好的口碑传播出去,形成正向的网络效应将规模做大。
最后,就是对于热点的把握顺 「势」 而为,SOL 就是抓住了本轮牛市最大的热点 ——MEME 赛道,通过优质的产品服务和有倾向性的扶持活动吸引 MEME 的项目方持续使用自己的公链进行建设,才有了如今的增长和成就。
当然,以此种方式取得成功的项目不仅仅是 SOL,事实上,在那些成功的基础设施项目里,虽然创始人背景和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是你都能看到:产品体验 + 影响力背书 + 把握热点顺势而为 这几个核心要素,比如 TON 链。
TON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了,背靠 9 亿月活的 telegram,致力于链接和打通 WEB2 和 WEB3 的生态。从项目诞生之际开始,就被大家寄予了厚望。所以,TON 可以算是天生就有一定的影响力背书。同时在产品体验上,TON 始终在服务开发者和用户。
在服务开发者上,TON 致力于为 WEB2 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开发交互和体验,即便是对 WEB3 不太了解的开发者也可以平滑过渡到 WEB3 的开发。在面向用户的产品打造上,传统的 WEB3 产品体验较差,用户需要在链上进行复杂的操作才能参与,交互成本较高;但是 TON 通过 telegram bot 的方式可以让用户以极其顺滑和简单的方式与 WEB3 产品进行交互,就像你使用小程序一样,这都为 TON 的快速增长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随着 TON 链上 NOT 游戏的爆火,TON 链吸引了各种 gamefi 的小游戏使用,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可以说,TON 链的增长,也是完全囊括了上面讲的三个核心的要素:影响力背书 + 产品体验 + 把握热点顺势而为。
当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说起来容易,实践下来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项目从 0 到 1 的时候。而影响力背书的寻找和合作也是在项目初期比较难以建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建立有影响力的背书合作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 depin 领域的龙头 io.net 的增长来看看这个问题。
二、io.net 的实践
抓住你的生态里最核心的角色,先满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吃到第一杯羹。然后他们就会自发的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帮你去传播和拓展,实现破圈增长
io.net 是去中心化 AI 算力领域的龙头。基于 Solana 区块链的网络,允许拥有闲置算力的用户向资源密集型的人工智能公司等算力需求方提供算力。这个项目由 Hack VC 领投,Multicoin Capital、Animoca Brands、Solana Ventures、Aptos、OKX Ventures 等参投,首发上线在币安,可以说聚集了行业最头部的平台资源和投资人阵容,影响力非同一般。
在热点上,近两年可以算得上是 AI 领域最热的时期,AI 赛道被公认是 WEB3 最有前途的赛道之一。但是,真正让 io.net 大火起来的,不仅仅是这两点。在 io.net 刚推出来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大 V 和 KOL 在推广这个项目。直到后面 io.net 推出了积分推广计划和代币计划上线交易所之后,才迎来了一波暴涨。其实,WEB3 积分推广和代币上线算是很常见很标准化的玩法了,那 io.net 究竟做对了什么,才使得它的积分推广计划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呢?
首先,io.net 没有公布积分细则,只说明积分将与机器在线时长、带宽评分、GPU 性能和设备租用时间等多个因素有关。除了贡献自己的设备,银河任务参与情况、Discord 活跃程度也会带来不等的积分,但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自行购买设备参与挖矿肯定是最优的选择。
其次,用户参与 io.net 挖矿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这个成本不仅仅只是购买设备或者租用云算力的资金成本,还有持续维护设备配置设备的时间成本。
按照常理说,收益不明确,参与有门槛,这个模式在推广上应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 io.net 却抓住了算力领域最大的角色 —— 云服务厂商,为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参与挖矿,进而由他们出圈带动 KOL 和普通用户的参与,形成全网热度。对于云服务厂商而言,机器和算力本来就是现成的资源。io.net 作为 AI 领域的头部项目,又被这么多资本认可,用现有的资源来挖一个未来可能的 「百倍币」 是非常划算的。
除此之外,即便云服务厂商自己觉得代币有风险,它也可以选择将算力租出去给到想要挖矿 io.net 的人,做 「卖铲子的人」 收取中间费用,做到稳赚不赔。这就极大激励了云服务厂商参与 io.net 的热情。而云服务厂商的参与造成 「算力」 难求的稀缺现象,又进一步影响了用户持续参与 io.net 挖矿的 FOMO 热情,由此正向的增长飞轮就启动起来了。
事实上,在 io.net 的整个挖矿过程中,项目方出现过几次 BUG 问题,但是最后都被顺利解决了。这里面一方面和项目方确实在积极努力的解决问题有关,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正向增长飞轮持续滚动的 FOMO 氛围下,用户对于利益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体验,大家都在去 「抢」 io.net 的代币想要赚钱,参与门槛较高、体验较差等问题就不是用户短期看重的最重要的问题了。当然 io.net 也积极去正视并且后续解决了这些体验上的问题,通过 「空间换时间」 的方式不断完善产品体验。
通过 io.net 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它的成功确实也具备上面提到的投资人影响力背书和处在 AI 赛道把握热点顺势而为的要素,但是在用户体验上,其实 io.net 在最开始的产品体验上谈不上好,甚至可以说 BUG 百出,那么为什么它还是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呢?
其实,一个新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新项目,产品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 BUG 在所难免。关键是你如何在出 BUG 的情况下依然让用户和合作伙伴信任你,相信你是有未来的。
上面 SOL 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深耕用户口碑和体验,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先建立用户信任甚至形成一批认可项目愿意和项目长期共同发展的 「粉丝」 最重要。但是 「粉丝」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运营。那如果一个项目在 0 到 1 冷启动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用户信任和社区规模的前提下,就遭遇了 BUG 危机呢,我们要怎么去建立用户和合作伙伴信任?
io.net 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就是要抓住你的生态里最核心的角色,从他们的利益角度思考,先满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吃到第一杯羹。io.net 就是先满足了云服务厂商这个关键角色的利益,然后让他们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去辐射到 KOL 和普通用户,进而形成全网 FOMO 的。当项目有了一定的热度,即便你的项目遇到一些问题或者 BUG,只要创始团队是真正在做事并且积极解决问题的,大家往往还是会对项目充满信心,甚至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主动参与共同去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
很多人会觉得,我做项目核心是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要服务那些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对于那些只看利益的投机者或者吹泡沫的人,不欢迎,认为他们只会薅项目的羊毛,对项目的长期发展没有帮助。但是,如果你实际运作过一个项目,你就会发现,在一个项目从 0 至 1 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类的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这个时候项目没有一定的热度和关注度,即便技术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最开始很认可你的项目和理念,随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他们也会对项目的前途产生怀疑,怀疑项目是不是真的有前途能做起来。甚至投资人在一段时间看不到项目实际的产出后也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怀疑。这是人之常情。符合人性。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的项目有一定的热度和知名度,这些投资人、合作伙伴还有开发共建者还能经常在一些渠道看到有人在推广和好评这个项目,以及看到了社区用户在持续增长,他们会非常有信心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而实质上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项目的发展。
而项目的热度也会吸引一些犹豫的优质开发者和共建者来到平台,共同参与把项目做大。这也是人之常情,是人性。事实上,美元作为当前全球化结算的货币老大哥,能获得当前的成就,也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和黄金脱钩),彻底打开了想象力和发展空间,才在一堆 「吹泡沫」 的人和价值应用的人中共同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一个项目的早期,尤其是基础设施这种投入多,回报周期久的项目里,我们既要做实事发展生态的人,也要可以推广项目传播项目这种 「吹泡沫」 的人,项目才有可能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起来,通过内在机制解决早期面临的信任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增长的关键,就是抓住你的生态里最核心的角色,从他们的利益角度思考,先满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吃到第一杯羹。然后他们就会自发的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帮你去传播和拓展,实现破圈增长。
同样的道理,作为从 0 至 1 的项目在寻找影响力背书的时候,我们也要尝试去找到在整个生态系统里最重要最先获益的那个角色,然后去和这个角色尝试建立起利益交换或者利益绑定的合作,最有可能建立起成功的合作。再之后你们就可以利益一致的共同推动项目的实际发展。事实上,中国古代的 「茶」 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如此繁荣,就是因为官方政府将它作为收税的 「税柄」,而 「茶」 之所以能够成为官方政府的 「税柄」,也是性质上 「茶」 具备 「人人刚需」
「参与门槛低」「便于储存和运输」 等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从最开始希望垄断茶叶贸易被民众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用 「脚」 反对,兢兢业业的把事情搞砸;到后面的希望垄断茶叶产地被 「走私」 的管理成本打败,再到最后的发放 「许可证」 与民间共存,互利共赢。
从这个发展路径上来看,「茶 「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 WEB3 产品之一了。「茶」 的需求从民间自发发起全民参与,官方政府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主动提供 「许可证」 背书,商人为了赚钱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售卖,民众为了社交和享乐参与茶叶的购买和传播。「茶」 的制造商也是找到了整个生态系统里最重要最先获益的那个角色 - 卖铲子的政府,然后与政府建立起互惠互赢的合作,政府提供影响力背书 - 许可证,其他角色为这种背书 - 许可证付费,才有了如火如荼的发展。
三、 顺」 势」 而为:服务 「势」 所在的热点项目和角色,让他们和你站在一起
在 SOL 的案例里面,首先是 MEME 赛道的崛起诞生了一系列热点项目,SOL 看到了这个趋势选择主动拥抱 MEME 项目。SOL 通过自己强大的社区和资金孵化、扶持、导流给优质的 MEME 项目,打造出了像 pump.fun 这样的成功 case 形成财富效应,吸引更多的 MEME 项目方入驻 SOL 甚至可以直接在 pump.fun 平台上直接发行新的 MEME,而越来越多像 BOME、wif 这样项目的成功 case 又进一步放大了 SOL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来 SOL 参与 MEME,从而形成正向循环。也成功帮助 SOL 起死回生。
TON 也有同样的动作。TON 背靠 9 亿月活的 telegram,里面必定有大量的 WEB2 开发者和合作伙认可 WEB3 但是不知道怎么参与,于是 TON 就肩负起了 「建桥人」 的职责主动为 WEB2 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开发交互和体验,即便是对 WEB3 不太了解的开发者也可以平滑过渡到 WEB3 的开发,同时为早期参与者提供激励,从而实现了生态的快速增长。在 NOT 游戏爆火后,TON 也为 gamefi 的项目方提供了很多底层的工具和扶持,吸引 gamefi 项目方来到 TON。
对于 io.net 而言,算力的去中心化调度和分配本是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挖矿、游戏等等都需要算力,不仅仅是 AI。但是 io.net 抓住了本轮 AI 发展的大势,以为资源密集型的人工智能公司等算力需求方提供算力作为核心场景进行切入,成功将自己定位成 AI 领域的去中心化算力公司,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从上面的案例中,想必你已经看出,顺 「势」 而为的关键就是要服务身处于 「势」 的关键项目方和角色,让他们和你的项目站在一起。SOL 拥抱了最热的 MEME 项目方,TON 拥抱了海量的 WEB2 开发者和 gamefi 项目方,io.net 拥抱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公司,从而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文章的最后,总结下本文的核心内容。
做 WEB3 基础设施是一个投入多,见效周期久的行业。在项目初期会面临 「先有蛋,再有鸡」 还是 「先有鸡,再有蛋」 的问题。
我们通过 SOL 公链以及 TON 公链的案例说明:产品体验 + 影响力背书 + 把握热点顺 「势」 而为是一个 WEB3 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但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说起来容易,实践下来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项目从 0 到 1 的时候。而影响力背书的寻找和合作也是在项目初期比较难以建立的。
因此,我们以 io.net 的案例入手,重点说明了项目初期如何解决产品体验和影响力背书的问题:就是要抓住你的生态里最核心的角色,从他们的利益角度思考,先满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吃到第一杯羹。然后他们就会自发的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帮你去传播和拓展,实现破圈增长。
这个时候即便你遇到了一些问题和 BUG,因为你的项目有一定的热度和知名度,这些投资人、合作伙伴还有开发共建者还能经常在一些渠道看到有人在推广和安利这个项目,他们会非常有信心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而实质上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项目的发展。而项目的热度也会吸引一些犹豫的优质开发者和共建者来到平台,共同参与把项目做大。
同样的道理,作为从 0 至 1 的项目在寻找影响力背书的时候,我们也要尝试去找到在整个生态系统里最重要最先获益的那个角色,然后去和这个角色尝试建立起利益交换或者利益绑定的合作,最有可能建立起成功的合作。再之后你们就可以利益一致的共同推动项目的实际发展。
最后,我们讲了顺 「势」 而为要如何顺 「势」,顺 「势」 的关键就是在于服务身处于 「势」 的关键项目方和角色,让他们和你的项目站在一起。SOL 拥抱了最热的 MEME 项目方,TON 拥抱了海量的 WEB2 开发者和 gamefi 项目方,io.net 拥抱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公司,从而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声明: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