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产业

Gear.exe:解锁以太坊算力新境界,为 Web3 带来超级计算未来

2024-12-06 13:36:27 3

Ethereum 的扩容困境


Ethereum 主网的局限


根据 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区块链三角悖论,没有任何一条链可以同时满足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 )、安全性 (Security) 和可扩展性 (Scalability),势必需要在三者之间做出取舍。而Ethereum 选择围绕前两者所建构,不仅顺利从POW 转型成POS 共识,也一直引领着行业内的创新和发展,成为目前最庞大的公链生态系,在去中心化程度和经济安全上也仅次于比特币


然而,即便经历过多次升级,Ethereum 的可扩展性始终有其局限性,其平均出块时间为12 秒、TPS (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简称TPS) 也只有13 左右,一旦链上活动较为活跃,网路就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并伴随高昂的交易手续费,严重影响使用者体验。而随着生态内的应用和用户规模不断成长,Ethereum 的扩容问题也不断放大,因此在2020 年, Vitalik Buterin 正式宣布Ethereum 的未来路线图将以Rollup (也就是Layer 2) 为发展重心,全力解决Ethereum 主网本身的可扩展性问题。


Layer 2 的隐忧


简单来说,Layer 2 就是 Ethereum 的计算层,原理是将交易的执行过程移至链下进行计算,并将多笔计算结果压缩成单一笔交易后传回 Ethereum 主网进行验证和最终结算。透过链下计算,Layer 2 的TPS 可以是主网的数十倍,且由于传回主网的单一交易中汇集了多笔交易信息,在主网验证的费用将由多个用户共同承担,交易成本更为低廉,带来更顺畅的用户体验,也顺利承接了来自主网的庞大用户和生态。根据 L2BEAT 和 Dune 的统计,至截稿 (11/18) 前,Layer 2 的 TVL 已高达 44 亿,总 TPS 约为 360,Ethereum 生态有 9 成以上的交易都在 Layer 2 上进行。

4.png

然而,包括尚未正式上线的专案在内,目前总计有52 条Layer 2,过多的Layer 2 导致用户分散和流动性碎片化,彼此之间为了抢用户和资金消耗大量资源,用户也必须将资产频繁地在不同的Layer 2 之间转移,不但要承担额外的交易成本,资产在转移过程也暴露于更多的风险之中。除此之外,在这 52 条 Layer 2 中,仅有 6 条符合 L2BEAT 所制定的*第一阶段安全标准,这表示绝大多数 Layer 2 并没有很好地继承 Ethereum 主网的安全性,用户的资金有可能在 Layer 2 故障时被冻结。


(*L2BEAT 对 Layer 2 制定的三阶段安全标准:


阶段 0:Layer 2 可以正常运作。

阶段 1:项目方释放部分权力,让一定比例的外部实体参与运作,去中心化程度较高,使用者能自主决定是否撤出资产。


阶段 2:完全去中心化,任何人都能够无须许可的参与和退出。 )


有鉴于此,Gear Protocol 推出 Gear.exe,利用非 Layer 2 的形式,在不牺牲主网安全性的前提下,将 Ethereum 的计算能力提升至 1000 倍以上,实现更高层级的扩容。


Gear.exe 简介


Gear.exe 由Gear Protocol 开发,是基于Vara Network (Gear Protocol 发布的Layer 1,会在下文中介绍) 建构的去中心化计算网路,完全相容于EVM,可视为Ethereum 网路的扩展套件,支援无限扩张的并行化执行,弥补Ethereum 自身扩容能力的不足,实现低延迟、低成本的交易体验。同时,Gear.exe 并不是一条链,不会产生自己的区块,仅是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运算资源,因此并不会和现有的Layer 2 竞争用户和资金,造成更严重的资产分片化问题。集成 Gear.exe 所带来的帮助包括:


运算性能最高可提升至原来的 1000 倍

减少 90-99% 的 Gas Fee

亚秒级的延迟和高速的交易结算 (仅受限于 Ethereum 主网的出块时间)

媲美 Web2 的使用体验

最佳化的 Rust 开发环境


受益于Gear.exe 强大的运算资源,开发者完全可以将庞大的计算工作外包给Gear.exe,建构具有复杂功能且计算密集型的Dapps,应用场景涵盖DeFi、GameFi、AI、机器学习、零知识证明和预言机等,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并降低成本,还能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在安全性的部分,因为Gear.exe 并不是一条链,缺乏自身的共识保护,因此Gear.exe 引入再质押协议Symbiotic,由再质押的ETH 为Gear.exe 提供足够的经济安全性,避免验证节点作恶。如此一来,Gear.exe 就可以在不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另一种完全不同于Layer 2 的扩容方案以提升Ethereum 的可扩展性,同时也拓展更多计算繁重的使用语境。


发展历程


Gear Protocol 于2021 年9 月推出,是一个基于*Substrate 的智能合约平台,专为并行化程序开发多个专属功能,包括Actor Model、永久内存和WASM,可以编译来自Rust、Solidity、C 和C++ 等不同程式语言所编写的智能合约,使其能够兼容多个区块链,在无需修改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实现跨网络部署。


(*Substrate:一种模块化的开发框架,可促进多个专用区块链的集成,进而增强可扩展性。)


Gear Protocol 原服务于Polkadot 生态,因为当时Polkadot 中继链本身并不支持智能合约的部署,开发者若想接入网路,就必须在平行链上部署合约代码,或是自行启动一个新的区块链并与Polkadot 连接。但因为后者成本高昂,所以大部分开发者都会选择在平行链上部署 Dapp 程序。由于 Gear Protocol 兼容不同程式语言,同时又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因此成为开发者的首选。 Gear Protocol 因而成为聚集 DeFi、DAO、NFT 等多种 Dapps 种类的平台,是进入 Polkadot 生态的重要入口。


2023 年9 年,Gear Protocol 正式推出独立的Layer 1 网路Vara Network,基于Substrate 框架开发,集成了Gear Protocol 的所有技术和功能,采用并行化程序大幅提升网路性能,且无需分叉和停机便能够进行升级,同时致力于降低Dapps 的开发门槛,旨在透过其强大的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可长久发展的区块链网路。


2024 年 10 月,Gear Protocol 推出 Gear.exe,期望利用 Vara Network 本身的高性能优势,为 Dapps 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解决 Ethereum 的扩容问题。


团队背景


Gear Protocol 于2021 年9 月推出,团队成员多为公链Polkadot 和区块链开发框架Substrate 的核心开发人员,于Web3 领域深耕已久,在技术、金融、开发和销售等方面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Nikolay Volf 自2015 年起开始参与Polkadot 和Substrate 的建设,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 任职时便推出首款WebAssembly 智能合约;共同创办人兼财务长Ilya Veller 则在金融领域有超过二十年的从业经验,曾在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Renaissance Capital、UniCredit 和ITI Capital 等机构担任销售主管,为各种项目筹集超过10 亿美元的资金;共同创办人兼开发主管Aleksandr Bugorkov 则在Lyft、New Relic 和Spoify 等知名公司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融资状况


2021 年 12 月,Gear Protocol 完成由 Blockchange 领投的 1200 万美元融资,其他参投机构包含HashKey Capital、Lemniscap、三箭资本等。


Gear.exe 的运作机制


Gear.exe 特色是支持并行化程序,其核心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演员模型

「Actor」在计算机程式领域指的是能够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计算单元,可以是智能合约或终端使用者。在 Actor Model 中, Actor 之间的状态是互相保密的,仅能透过传输信息来交流和改变状态,确保每个 Actor 的隐私和安全性。所有信息的处理都是非同步的,也就是并行化执行,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工作,不需要等待单一操作的结果出来后再执行下一步。


整个过程可以用做菜来比拟,假设今天要做一份牛排和一碗沙拉,正常来说都会先准备热锅热油,并在等待的时候去洗菜,等热好了再回来煎牛排,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再回去处理沙拉的部分,最后将两者摆好盘上桌。在等待的同时先去处理另外一个工作,这正是并行化执行的概念,不会在原地等待一个程序的结果出炉,而是同步处理多个程序,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网路的计算效能。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 Actor 的状态因同时接收到多个信息而产生混乱,Actor 被限制每次只能处理单一信息的请求。举例来说,A 想要往帐户里存进10 美元,但同一时间B 却想要从该帐户提出5 美元,若同时接受A 和B 的请求,帐户余额可能会因此错乱;因此,在Actor Model的架构下,虽然请求是同时发出的,但帐户还是会有次序地执行A 和B 的要求,避免Actor 的状态出现错乱。


永久内存 (Persistent Memory)

每个 Actor 的状态和所需数据皆保存于各自的记忆体中,不是外部的共享储存空间如硬碟和数据库,可以大幅减少与区块的 API 接口,直接从本地调用资料以减少延迟。再者,Actor 的状态储存会被「持久化」,即使智能合约暂停或系统重启,状态都能立即恢复。此外,Gear Protocol 使用了记忆体虚拟化技术 (Memory Virtualization),追踪程序对记忆体的访问行为,确保只会读取和保存当前所需的数据,避免浪费多余运算资源。


WebAssembly (简称 WASM)

WASM 是一个隔离执行环境,允许智能合约在这里执行,并支援广泛的程式语言,开发者可以使用熟悉的开发工具将智能合约部署在 Gear.exe,大幅降低部署门槛。


运作流程

4.png

(图 3、Gear.exe 的运作流程,来源:@gear_techs/introducing-gear-exe-computation-engine-for-ethereum-54816874d8e6">Gear Protocol)


Gear.exe 为开发者提拱两种主要的集成方式:


原生集成 (Native Integration)

dApps 直接调用 Gear.exe 的运作程序,无需透过 Etheruem 发出请求,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


事件驱动集成 (Event-based Integration)

由 Ethereum 上的智能合约发出事件请求让 Gear.exe 执行,Gear.exe 的验证者检测到该事件后会立即执行程序,可实现真正去中心化的集成。


不论是哪一种集成方式,实际的运作流程如下:


接受请求后,验证节点会执行 dApps 在 Gear 部署的程序,并对最后的运算结果进行签名。为了避免节点作恶,其经济安全性由再质押协议Symbiotics和Vara Network的原生代币VARA质押者共同保障,并设有惩罚机制。


在 Gear.exe 开始运作的同时,会回传一个预确认 (Pre-confirmation) 的信息给用户。预确认是一个交易收据,含有交易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哈希值、交易手续费等资讯,同时也承诺用户会处理该笔资料并将结果发布至链上。由于此时交易资料还在处理中,离最终在Ethereum 上做结算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提供预确认以保证该笔交易在未来必定会实现,如此dApps 就不需要花费时间等待,可以带来更快速的使用体验。


每过大约 8 秒,排序器会一次收集好所有运算结果 (可能包含多个不同 dApps 的交易) 和最新的状态根,打包上传至 Gear.exe 在 Ethereum 的智能合约。


将交易结果传送至各个 dApps 的智能合约,更新其状态根。


透过这样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支持,Gear.exe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 Web3 开发者有更多的灵活性实现复杂的功能,突破 Ethereum 的扩容困境,也避免用户和资金进一步分化。


Gear.exe 和 Layer 2 的比较


Gear.exe 和众多 Layer 2 一样,主要目标皆是为了提升 Ethereum 的可扩展性,使其能够承载更多的用户和应用,但两者在实作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接下来将从最重要的两点:安全性和性能去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安全性


不论是 Gear.exe 和 Layer 2,都是将 Ethereum 上的计算任务移至链下进行,再将交易打包传回主网。这表示交易在处理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 Ethereum 主网剥离的。因此,如何确保交易信息在链下计算时的安全和一致性,避免被节点恶意窜改,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首先在Layer 2 中,以Arbitrum 为例,计算过程是由其自身的网路共识所保护,并由中心化排序器排列交易的次序,再上传主网进行结算,最后采用乐观性证明(Optimistic Proofs ) 机制,设有7 天的挑战期。乐观性证明先假设所有上传的交易资讯都是正确无误的,但会有一个挑战期,在此期间任何人若对最后的交易结果有疑义,皆可提出挑战。此时便会由 Ethereum 主网的验证者来进行计算,以确认交易的正确性。如此一来,即便 Arbitrum 网路的节点作恶,最后也可以由 Ethereum 来做最后一道防线。


Gear.exe 本身便缺乏网路共识,于是由 Symbiotic 中再质押的 ETH 提供经济安全,再由中心化排序器排序交易后传回主网。然而,在 Gear.exe 目前公开的文档中,并未明确说明是否有采用乐观性证明或是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 的机制,以确认上传至 Ethereum 主网的资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可知目前Gear.exe 安全性仅由Symbiotic 保护,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再质押协议所提供的安全性是否能够完全等价于Ethereum 主网的共识,毕竟和原生共识相比,再质押协议是透过杠杆将Ethereum 自身的安全性提供给外部网路,中间经过多个智能合约,在层层堆叠的架构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除此之外,Gear.exe 和 Layer 2 都采用了中心化排序器来排列交易的次序,而不是由网路的共识来决定。虽然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网路的速度,但同时也赋予了排序器和项目方很大的权力。在极端状况下,项目方可以透过排序器组织对自己有利的交易次序,并拒绝纳入对己方不利的交易。面对排序器作恶的情况,主流的Layer 2 如Arbitrum 和Optimsim 会提供所谓的「逃生机制」,允许用户绕过排序器将自己的交易提交至主网上,但Gear.exe 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综上所述,和 Layer 2 相比,Gear.exe 的安全性非常仰赖于 Symbiotic,且没有针对一些极端情况规划相对应的配套措施,并不如 Layer 2 来得成熟和周密。但关于这部分的更多细节,Gear.exe 或许会在未来推出的白皮书中有更多的阐述。


性能


性能上, Gear.exe 和 Layer 2 在进行计算时,都会返还预确认的信息给用户,表示系统已接受该笔交易并承诺会进行后续的处理,然后在最后将该交易发布在 Ethereum 主网。如此一来,使用者就不必被动等待 Ethereum 完成出块,可以迅速获得交易的初步结果,并在交易最终完成前继续执行其他操作,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和流畅度。此外,在将资料传回主网时, Gear.exe 和Layer 2 皆使用了中心化排序器排列交易顺序,节省了形成共识的时间,并将多笔交易结果压缩成单一交易,就能够让Ethereum的区块容纳更多交易,Gas Fee 也更便宜。然而,Gear.exe 集成了Actor Model、永久内存和WASM 等技术以支援并行化程序,进一步优化了计算效能和资源,理论上可以展现出比Layer 2 更优秀的网路性能,但是否可以如官方宣称的提升至1000 倍以上,就有赖更多的数据来进行佐证。


前景与挑战


简单来说,Gear.exe 透过并行化执行,在目前Layer 2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性能,并将自身定位为Ethereum 的扩展套件而不是另一条链,单纯为其他链上的Dapps 的提供运算服务,避免资产分片化的问题加剧,有望在未来取代部分的Layer 2,将Ethereum 生态重新整合在一起。同时,凭借 Gear.exe 带来的高性能优势,Ethereum 在面对其他以性能著名的公链如 Solana、Sei、Sui 和 Aptos 时将更具有竞争性。


然而,Gear.exe 的运作效能和稳定性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其所宣称的表现仍有待验证;此外,在安全性的部分,Gear.exe 仅由Symbiotics 保护着,且和现有的Layer 2 相比欠缺许多相关的配套措施,在设计上存有不少隐患。而和性能相比,开发者和用户往往更重视安全性,毕竟在行业的发展过程里,骇客窃取资产的例子数不胜数,受害者也不乏规模庞大的中心化交易所,更何况是完全由代码驱动的链上协议。因此,若想要博取市场更多的信任,Gear.exe 势必要证明其安全性足够可靠,尤其是在面临如停机这样的端状况时的应对方案,这也是Gear.exe 未来需要先完善的部分。


结语


伴随区块链技术和模块化区块链的兴起,建构一条Layer 2 的门槛愈来愈低,甚至诸多平台推出「一键发链」的功能,导致Layer 2 的数量过于膨胀,让Ethereum 的开发者和用户无所适从。且每一条 Layer 2 都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但也只是不断在重复做其他公链经历过的事情而已,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创新。而 Gear.exe 可以为 dApps 提供比 Layer 2 更高的运作效能,且不需要迁移原有的用户和资金,并透过再质押提供安全保障,为 Ethereum 的扩容提供另外一种解决方案。虽然该方案尚未被大规模采用,也必须经过市场验证是否可行,但这无疑为 Ethereum 注入了一股活水,或许可以在扩容问题上找到更适合的解答,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声明: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