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产业

比特币白皮书问世15年之际,重新认识比特币

2024-01-05 14:53:23 102

今天是2023年10月31日,15年前的今天,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特币在这15年间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比特币永远只是数字黄金,只要做价值储存就好了。但是,真正的比特币生态是怎样的?比特币在这15年间经历了多少次重大升级,产生了多少创新方向?似乎很多人并不清晰。在比特币白皮书问世15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比特币。


一、BTC老老实实做好数字黄金就可以了,还需要其他创新吗?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2023年之前,当有人提及要在BTC链上发行资产,或者要在BTC生态做应用,都感觉是扯淡,更别提什么BTC Layer2。


“BTC老老实实做好数字黄金,做好价值存储就OK了,没有必要做太多的创新,什么智能合约,什么去中心化应用,这些交给Ethereum就行了”


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2023年初,Ordinals兴起,随之带来了BRC20等BTC资产发行协议,暴涨几千倍的Ordi和各种横空出世的铭文,让我们看到了基于BTC发行资产成为了一种现实。


既然基于BTC发行资产可行,那么,基于BTC构建应用是可行的吗?


这个问题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要知道,Ethereum诞生的最初几年(2014年-2019年),最大的功能就是发行资产,俗称发币。基于Ethereum构建Dapp,构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要到2020年DeFi summer之后,才被人广为认知,DeFi出现后,让大家突然眼前一亮,哦,原来Ethereum不仅可以发币,还可以构建应用。


那么,现在借助Ordinals等资产发行协议已经可以在BTC上发行资产了,那么基于BTC构建去中心化应用会不会成为一种可能呢?Ethereum的发展路径会不会在BTC生态复现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重新回顾比特币历史,回顾比特币历史上经历的重大升级和变化,来看一看BTC生态到底还有哪些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是否可以为BTC生态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是否可以在BTC这棵15年的老树上长出新的花朵和果实来?


二、BTC历史回顾及两次意义深远的重大升级


2009年-2013年


比特币正处于第一个发展阶段,主要在密码极客及少数互联网圈层传播,除了中本聪本人对比特币进行一下微调整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2013年-2016年


比特币经过2013年的暴涨,涌现了大量的关注者,比特币社区开始壮大,也逐渐产生一些比特币生态开发者,在探索过程中,人们发行了比特币区块链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区块空间小,无法储存更多的数据;比如,不支持智能合约,无法实现更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后来,原来沉浸在比特币社区的Vitalik Buterin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和比特币社区沟通无果后,选择创立以太坊,随着以太坊生态的发展,人们的内心似乎形成了固有认知:比特币就适合做数字黄金,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专属。


但是,后来,比特币生态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2017年-2021年,比特币进行了两次意义重大的升级,我们重点来回顾一下。


比特币第一次重要升级:2017年,SegWit隔离见证升级。


隔离见证升级通过引入一个区块字段来保存“证明数据”,把BTC存储空间扩大到了4M,4M的空间足以存储各类交易数据,甚至是文字、图片等数据。这次升级为日后各类BTC资产发行协议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SegWit升级,Ordinals协议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看到很多BRC20的数据能直接存在BTC链上,就是得益于SegWit升级。


这次升级的核心意义是让BTC具备了更大的可拓展性,为BTC未来的更多可能提供了“空间”支持。


比特币第二次重要升级:2021年Taproot升级


Taproot升级带来最重要的东西是Schnorr签名。


Schnorr签名带来了Musig2多签聚合签名技术,这个功能最主要的意义是可以实现BTC的去中心化多签管理,而且这个多签节点理论值可以拓展到1000个,这样BTC就可以实现原生的去中心化跨链和资管,比如,把BTC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到BTC Layer2,那么在BTC Layer2上构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是否就成为了现实?(值得一提的是:Schnorr签名是比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更适合比特币的加密签名算法,只是在中本聪创造BTC时,Schnorr签名还没有开源,因此,BTC没有在更早期采用Schnorr签名,而是在2021年正式把Schnorr签名引入BTC,从而开启了BTC应用的新篇章)


基于比特币的这两次重大升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BTC核心开发者正在为BTC生态的更多可拓展性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迭代,这也为后来陆续出现的BTC生态创新铺平了道路。


因此,回到我们最初提到的问题,BTC真的只能做数字黄金吗?BTC生态真的不能发展应用吗?BTC社区成员真的都是老古董,只会死拿BTC而拒绝一切创新吗?BTC的历史演进路径和技术迭代方向已经向我们证明,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是,BTC生态正在不断迭代,BTC社区正在积攒创新力量,BTC正在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


三、BTC生态四大创新方向


为了更好的理解BTC生态所发生的变化,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下,BTC生态过去及当下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生态创新项目,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做了一下简单分类:


1、BTC侧链


RSK、Stacks、Liquid


2、BTC智能合约平台


BitVM、RGB


3、BTC资产发行协议


Ordinals、Taproot Assets


4、BTC Layer2


Lightning Network、BEVM


我们来分别简单说一下这四大类里具体项目的优劣:


比特币侧链:


比特币侧链的叙事在2017年是被谈论最多的,其中RSK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BTC侧链是可以挂钩BTC网络但是又独立运行的区块链,而且这些侧链拥有独立的共识机制,同时可以支持各类复杂的智能合约和Dapp部署。但是,侧链的问题在于不共享BTC区块链的安全性,因此,信任成本较高,用户采用难度较大。这也是RSK、Stacks、Liquid Network生态一直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


BTC资产发行协议:


Ordinals:


基于Ordinals发行资产的本质是在 json 数据包里写入代币发行的基础规则, 包括Mint 、 Transfer 等参数,BTC区块链只担任了数据备忘的备份角色,没有参与资产的确权和验证。Ordinals掀起了一波BRC20发币热潮,让市场看到,基于BTC发行代币成为一种可能。但是,由于Ordinals本身协议的限制,大部分BRC20代币只能停留在meme代币炒作层面,无法拓展更复杂的链上应用场景。


Taproot Assets:


Taproot Assets是比Ordinals看上去更复杂更Native的BTC链上资产发行协议,Taproot Assets发行资产的本质是对Script 脚本中的操作码进行”编程”,而这些编程可以写入相对复杂的参数,比如可以设置代币发行Onwer地址(类似代币智能合约地址,但是这里可以设置为BTC多签地址来管理)、可以设置资产的定向发行和销毁等。而且Taproot Assets将和Lightning  Network结合,从而让这些基于Taproot Assets发行的资产有更广阔的支付和流通场景。不过,Taproot Assets的实现相对复杂,而且由于都在BTC链上运行,实际成本较大。虽然Taproot Assets解决了资产发行更去中心化更具编程性的特点,但是,这些代币发行出来后,如何构建链上的应用来流通这些代币?如何让这些资产更具价值,这也是Taproot Assets和Ordinals等BTC资产发行协议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BTC智能合约平台:


BitVM:


理解了Ordinals和Taproot Assets,可能更容易理解BitVM,如果Ordinals和Taproot Assets是在BTC的Script 脚本里进行简单编辑,那么,BitVM就是把这些简单编辑不断叠加,就是把这些基于Script 脚本的操作码写入不同指令,然后把这些指令“有机组合”成一个Tree,这些Tree就是一个“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简单讲就是不断叠Buff,那么如果运行这个“智能合约”成本会有多大?肯定大到天上去了。BitVM目前还只是白皮书阶段,目测实现难度非常高,运行成本非常大。


RGB:


RGB理解起来相对复杂,我们先总结其定义,RGB是一个基于BTC的链下智能合约平台。理解RGB的核心是理解BTC的本质——UTXO,RGB创造性地使用了UTXO的技术特性,通过链下计算和极少的链上写入(仅有每笔交易的哈希值写入BTC链上),来同时保证链下的效率和链上的安全性。基于RGB协议发行资产、转账、交易等行为都在链下,只把最终的状态确认放在BTC链上,从而借助BTC的安全性来保证链下资产的安全性。RGB的实现难度在于如何保障链下行为与BTC区块链进行实时锚定。


在生态拓展方面,RGB也同样面临问题:什么样的应用会采用RGB呢?因为,RGB的是依赖UTXO而存在的,因此,RGB必定也受限于UTXO,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就不太适合RGB。比如,应用场景比较单一的稳定币是比较适合RGB,但是,如果是更复杂的链上游戏可能就无法在RGB部署。


BTC Layer2:


Lightning Network:


闪电网络是目前最知名的BTC Layer2 之一,只是这个BTC Layer2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更快速更便宜的BTC支付,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闪电网络无法支持智能合约和Dapp应用的部署,但是,闪电网络一直在朝着BTC成为点对点数字现金的方向而努力,不断拓展BTC在支付领域的各类场景,这一点是闪电网络对于BTC最大的贡献。


BEVM:


BEVM是一个以BTC为原生GAS且兼容EVM的BTC Layer2,BEVM的逻辑是建立在Taproot之上的。Taproot升级带来了Musig2聚合多签算法,通过Musig2算法可以实现1000个节点来多签管理BTC,这1000个节点可以同时是BTC轻节点,这样BTC就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跨到BTC Layer2——BEVM网络上,而且可以通过BTC轻节点实现链上通讯,由于BEVM兼容EVM,因此,可以在BEVM轻松运行任何EVM可以实现的去中心化应用,如DeFi、SocialFi、GameFi等,和ETH Layer2的不同之处在于,ETH Layer2使用ETH网络保证资产安全,同时以ETH为GAS,BEVM使用BTC网络来保证资产安全,同时以BTC为GAS。


BEVM采用了BTC原生的Musig2签名算法+BTC轻节点来共同实现去中心化的BTC Layer2,而且兼容EVM,因此,可以轻松地为BTC注入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毕竟,已经在EVM被验证的场景可以低成本的在BEVM上复现,而且用户也没有教育成本,这样更容易打开市场。因此,这个方向的BTC Layer2或许将成为一种可以被广泛采纳的方向。


以上,便是比特币生态近年来的四大创新方向,从这些创新方向中我们不难看出,比特币生态正在不断探索更多可能,正在朝着更丰富的生态迈进。


中本聪曾在Bitcointalk论坛上说过:30年以后,BTC要么消失,要么成为全球金融的结算层。


30年已经过去一半,在过去的15年里,我们确实看到,BTC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演进,无论是过去的比特币侧链、比特币智能合约平台,还是最近爆火的比特币资产发行协议和BTC Layer2,无数创新者的摸索,都在推动着比特币一步一步朝着这个终极目标前进。


总结:


在比特币白皮书问世15年之际,我们共同回顾了比特币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BTC历史上的SegWit升级和Taproot升级,两次重大升级为BTC生态的创新发展打开了新思路,为BTC生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原生的技术支持,BTC生态不断涌现的创新项目,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BTC不仅仅是数字黄金,BTC生态正在悄然发展重大变化。


时隔多年,2023年5月Vitalik Buterin发文称:比特币生态最近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技术创新,也代表了比特币社区文化和发展范式的变化。同时,他提出:”比特币应该发展它的Layer2网络来解决比特币的拓展性问题和增加比特币基础层的功效”

声明: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