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le(MNT)介绍
Mantle 作为一条 L2 公链,所处的赛道竞争异常激烈,老牌“四大天王”有采用欺诈证明的 Optimism 和 Arbitrum,以及采用 Zk 证明的 Zksync 和 Starknet。新晋玩家也都背景实力不俗,譬如 Coinbase 基于 OP Stack 构建的 Base,Consensys 推出的 EVM 兼容链 Linea,Polygon 推出的 Zk-EVM 等。 Mantle 怎样才能从众多的 L2 公链中脱颖而出?
Mantle 核心使用 Optimistic rollup 构建,同时配合 EigerLayer 使用模块化组件的 DA 层,引入 MPC 多方计算以及更加去中心化的排序器来实现提高 TPS 以及降低费用。这些功能不仅增强了 Mantle 的安全性,还增强了可扩展性,帮助网络实现速度更快、费用更低廉的交易。
Mantle 最初由 BitDAO 孵化,后者金库拥有 30 多亿美元资金,使得 Mantle 在资金上较为充足。反过来,由于 BitDAO 和中心化交易所 Bybit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也对于 Mantle 的去中心化程度和独立性有些许担忧。
作为一条公链,Mantle 如何通过技术保证独立性,同时更好的利用资金优势打造生态?本文将从 Mantle 历史背景、技术特点、运行现状和规划等方面展开。
Mantle 技术架构
Rollup 两大技术解决方案 OP 欺诈证明和 ZK 零知识证明分别有各自优势,也有需要面临的难题。OP 的 CallData 存储成本较高,ZK 的计算成本较高。此外,目前的主流方案都采用中心化排序器,有一定单点故障风险。Mantle 是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上的协议,与其他 Rollup 不同之处在于,Mantle 的模块化架构能分别对计算、执行等环节提高性能。Mantle 网络的交易执行、数据可用性和交易确认均采用独立模块,可以在不影响网络安全下有效提升数据可用性,优化 Mantle 网络行程,同时开发者也可以在相对较低成本、更高效的生态环境部署合约。
1. Mantle 引入模块化的数据可用性层,使得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成为可能
在当前的区块链架构中,Optimistic Rollup 需要以高昂的 Calldata 费用,将大量交易数据提交到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层。随着交易量的增长,这部分费用高达总费用的 80-95% ,严重制约了 Rollups 的成本效率。
Mantle 作为新兴的 Layer 2 方案,通过引入模块化的 EigenLayer 作为独立的数据可用性层,成功地降低了操作成本。EigenLayer 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的链下数据可用性网络,它允许 Mantle 仅将必要的状态根提交到以太坊主网,大量交易数据存储在 EigenLayer 中。
EigenLayer 作为第一个数据可用性模块,其与以太坊的有机结合,使 Mantle 既能保证安全性,又实现了超低的交易费用。这突破了当前 Layer 2 方案 “高安全性与低扩展性” 的技术难题。EigenLayer 还通过 “重复质押 ETH” 的机制,将以太坊的抵押资产安全性输出到外部协议,可以为 Mantle 提供上百亿美元级的安全保障。这大幅降低了 Mantle 等 Layer 2 启动自身安全模型的门槛和成本。总体来看,EigenLayer 的模块化数据可用性层,能够将 Layer 2 存储和数据提交的高昂费用从以太坊主网中剥离出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Mantle 交易费用有望降低数个数量级,吞吐量提升数百倍以上。
此外,EigenLayer 支持双质押。这允许 $MNT 与 $ETH 一起作为质押代币运行。通过双重质押,$MNT 可以被验证者用作抵押品为网络提供安全性和数据可用性,同时也能作为 Gas 使用。
2. Mantle 通过 MPC 节点有效缩短欺诈证明时间,提升交易速度
对于 OP 解决方案来说,改进交易的最终性和证明欺诈的速度,是实现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关键。Mantle 中的验证节点使用了多方计算(MPC)技术。MPC 节点需要抵押 MNT 代币,违规操作会被惩罚并扣除代币。这保证了节点的合规性。
Mantle 没有像传统 Optimistic Rollup 那样,直接把交易批次提交到以太坊。而是先由 MPC 节点达成共识,生成含多签的状态根,然后再提交到以太坊。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欺诈证明时间:
MPC 节点验证交易,避免错误交易进入 Rollup,减少欺诈证明次数。
MPC 共识机制使 Rollup 中的错误交易挑战时间降到 1-2 天,大幅改善最终性。
虽然 MPC 验证不如零知证明可靠,但其门槛较低,适合作为 Layer 2 的过渡方案。它利用了节点质押和惩罚机制,在一定程度确保交易正确。相比传统 Rollup,Mantle 更好地平衡了安全性、速度和成本,可以显著提高以太坊生态的吞吐量和交易确认速度。
3. Mantle 去中心化排序器带来的收益
在 Layer 2 解决方案中,排序器负责收集交易、计算状态并生成区块,对整个网络安全至关重要。Mantle 通过去中心化的排序器集群,替代了传统 Rollup 中的单一中心化排序器,这带来了以下收益:
提高可用性:去中心化排序器消除了中心节点故障造成的单点风险。Mantle 可以持续高效运行,不会出现中心化排序器宕机造成的停链事故。
更可靠的共识:中心化排序器容易受到操作者的操控和审查。Mantle 通过无许可证的去中心化排序器集群,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提供更公平可信的共识。
更强的激励相容性:去中心化排序器由奖励驱动,这保证了其长期的可持续运行。相比之下,中心化排序器面临转型为公共产品的困境。
系统级安全提升:去中心化排序器本身就增加了系统的攻击难度。同时,其共识过程无需信任,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安全性。
向完全去中心化演进:去中心化排序器是 Mantle 向未来完全去中心化网络演进的重要一步。它为社区自治提供了可能,推动了区块链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去中心化排序器消除了中心化风险,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区块生成。这是 Mantle 相较传统 Rollup 具有的明显优势之一,也将成为区块链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它带来了更健壮的网络,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代币经济学
1. 代币概述
$MNT 代币在 Mantle 今后的生态中,将具有双重作用:既是治理代币,也是实用代币。也就是说,$MNT 的持有者,既可以通过持有代币来参与生态治理,也可以在生态中使用代币来完成各类的交互。
$MNT 代币的前身是 $BIT,在品牌统一为 Mantle 的治理提议通过后,$BIT 代币按 1: 1 的汇率兑换成 $MNT。$BIT 的总发行量为 100 亿枚,并已经全部发行。按照 1: 1 的兑换比例,理论上,$MNT 的总量也将为 100 亿枚。但在已经通过投票的 MIP-23 提议中,Mantle Treasury 中的 30 亿枚 $BIT 将不进行兑换,并会直接转账至销毁地址。所以 $MNT 代币的理论上的总量现为 70 亿枚。
初始代币分配结构
$BIT 作为 BitDAO 的治理代币,总发行量为 100 亿枚,分布如下:
60% 保留给 Bybit(45% 按照归属时间表释放)
30% 给 BitDAO 金库
5% 给启动合作伙伴
5% 通过销售分配
目前,随着 BIP-21 (品牌统一为 Mantle) 和 MIP-22 ($BIT 1: 1 转换为 $MNT)两项提议的通过,$MNT 成为 BitDAO 新的治理代币。随后通过的 MIP-23 则宣布,Mantle Treasury 持有的 30 亿枚 $BIT 将不会转换成 $MNT,并将发送到指定的销毁地址,即 $MNT 代币的发行量将直接通缩 30% (由原来的 100 亿枚减少为 70 枚)。
2. 代币功能
目前,$MNT 被预期承载两个功能:
治理代币
作为治理代币,每个$MNT 代币都被赋予同等的投票权重,用户只需要持有代币就能参与到项目的治理决策过程,并通过代币的持有量,来实现个人意见对提议决策的影响度。社区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来让持币用户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并以此来确保社区的去中心化,推进用社区驱动的方式来塑造 Mantle 生态的未来。
实用代币
作为实用代币,$MNT 将成为 Mantle 网络上的 Gas 代币,即用户在 Mantle 网络上进行的所有交互动作所产生的 Gas 费用,都需要通过 $MNT 来支付。
此外,$MNT 代币可以作为 Mantle 网络节点的抵押资产,进一步激励参与并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贡献。从来长远来看,当 Mantle 生态发力 LSD 赛道,甚至 Restaking 业务时,$MNT 还能单独或配对 LP,作为抵押品来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