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学院

Layer 1区块链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功能

2024-01-04 12:50:33 138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Layer 1区块链的基本概念,深入研究Layer 1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质、不可篡改性和透明度。此外,我们将学习Layer 1区块链运作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概念,包括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和不可篡改性。


Layer 1区块链介绍


Layer 1区块链是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去中心化的数字交易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这类区块链是构建各种协议和应用的基础层,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功能。理解Layer 1区块链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任何想要探索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Layer 1区块链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的。它们依赖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由网络上的多个节点验证和记录交易,确保了共识和安全性。Layer 1区块链消除了对银行或中央机构等中间人的需求,实现了点对点交易,降低了成本,增强了隐私性。


Layer 1区块链的一个主要优势是能够在不受制于单点故障的情况下建立信任并确保安全。通过工作量证明(PoW)和权益证明(PoS)等共识机制及相关变体,Layer 1区块链确保交易以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方式得到验证。这一特性增强了Layer 1区块链网络抵御篡改、审查和欺诈的能力,使其深受需要信任和安全性的应用的欢迎。


可扩展性是Layer 1区块链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第一个Layer 1区块链比特币由于交易处理能力有限,面临着可扩展性挑战,后来出现的Layer 1区块链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引入了分片、侧链和链下解决方案等创新机制,旨在提高交易吞吐量并降低费用。


治理是Layer 1区块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协议升级、参数变更和共识机制调整的决策是基于区块链社区确定的治理模型做出的。不同的Layer 1区块链的治理模型有所不同,具体包括权益证明投票和链上治理提案等,这些机制确保了社区参与,避免了中心化控制。


Layer 1区块链对传统金融之外的诸多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预设条件的可编程脚本,实现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开发。这些应用利用Layer 1区块链以去信任和透明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借贷和去中心化交易等。


Layer 1区块链与Layer 2扩容方案


Layer 1区块链和Layer 2扩容方案是解决区块链网络面临的可扩展性和性能挑战的两种方法。虽然二者都旨在提高去中心化系统的交易吞吐量和效率,但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机制,并且在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如前所述,Layer 1区块链是区块链网络的基础层。它们代表了定义交易验证和网络安全的基本规则和共识机制的底层协议。Layer 1区块链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知名项目,以及其他一些独立区块链。它们维护着自身的安全,独立运作,拥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和原生代币。


Layer 2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现有Layer 1区块链的可扩展性。Layer 2解决方案不是修改基础层,而是将现有的Layer 1区块链作为结算层,将大部分交易移至链下进行,以此减少Layer 1区块链的拥堵,提高交易吞吐量并降低交易费用。


Layer 2解决方案通过将多个交易捆绑在一起并作为单个交易在Layer 1区块链上结算,以此来实现可扩展性。这种捆绑过程通常利用状态通道、侧链或Rollup等机制在链下完成。与Layer 1区块链相比,Layer 2解决方案可以处理更多的交易量,实现更快的交易确认,并显著降低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Layer 2解决方案依赖于底层Layer 1区块链的安全性,并需要Layer 1区块链进行最终的交易状态确认。Layer 1区块链充当Layer 2交易的信任锚,确保链下交易在Layer 1区块链上结算时保持完整性。对Layer 1区块链安全性的依赖是区分Layer-2解决方案和独立Layer 1区块链的关键因素。


虽然Layer 1区块链在提供强大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可扩展性和交易吞吐量方面面临限制。Layer 2解决方案提高了可扩展性和效率,但损害了去中心化程度,因为链下交易依赖于特定的Layer 2运营商或验证者。


总的来说,选择Layer 1区块链还是Layer 2解决方案取决于具体应用或用例的特定要求。通常情况下,对于关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独立性的应用,更倾向于选择Layer 1区块链。而对于需要高交易吞吐量、低手续费、快速交易确认,同时仍然依赖Layer 1区块链的底层安全性的应用而言,Layer 2解决方案更合适。


Layer 1区块链建立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透明度的原则之上,为安全和无需信任的交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没有任何单一实体可以控制网络。然而,随着对区块链技术需求的增长以及用户和交易数量的增加,可扩展性成为Layer 1区块链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解决这种挑战,Layer 2解决方案应运而生。Layer 2引入链下机制或二级网络来处理更多交易,成为解决Layer 1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问题的一种理想手段。Layer 2解决方案具有多个优势,例如高吞吐量、低费用、快速的交易确认,从而实现更加流畅和高效的用户体验。将Layer 1和Layer 2的优势相结合,有助于区块链生态系统释放全部潜力,为该技术在全球的广泛采用和去中心化应用的实现铺平道路。


关键概念和术语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指的是在网络中将权威和控制分布到多个参与者或节点,而不是依赖于中央权威。在区块链中,去中心化确保没有单一实体对网络拥有完全的控制权。相反,决策和交易验证分布在各个节点之间,从而促进透明度、弹性和抗审查性。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用来就分布式账本的状态达成一致并验证交易的协议,它使节点能够就交易的有效性和顺序达成共识,确保区块链的完整性。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和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等。每种机制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激励措施,以激励网络参与者诚实行事,防止恶意行为。


不可篡改性


不可篡改性是指区块链的属性,一旦交易或数据被添加到区块链中,几乎不可能再对其进行更改。区块链通过加密哈希实现不可篡改性,其中每个区块都包含基于区块内容的唯一标识符(哈希)。对区块的任何修改都需要重新计算该区块及其之后所有区块的哈希,使得在计算上而言,更高过去的记录几乎不可行。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在确保区块链交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使用数学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一种技术。具体来说,公钥加密是区块链网络中常被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利用一对加密密钥(即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来安全地签署和验证交易,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合约,协议条款以代码形式编写。当满足指定条件时,合约会自动执行预定义的操作。智能合约建立在区块链网络上,消除了对中介的需求,实现了使用过程的去信任和透明。智能合约在去中心化金融、供应链管理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分叉


区块链中的分叉是指区块链网络的协议和共识规则发生分歧的情况。分叉有两种类型:硬分叉和软分叉。硬分叉会导致永久性分裂,会创建一个具有单独交易历史的新区块链。软分叉则会引入与现有区块链向后兼容的新规则,导致暂时的分歧。


代币化


代币化是指将现实世界资产或数字资产表示为区块链上的代币的过程。代币可以表示各种资产,如加密货币、数字艺术、房地产或所有权。代币化可以实现资产的部分所有权,增加流动性并且可以编程化,为资产管理和去中心化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基础网络及其在Layer 1区块链中的作用


在Layer 1区块链中,基础网络是为交易验证、数据存储和网络治理建立规则、协议和共识机制的基础层。它构成了区块链系统的支柱,为安全和去中心化的运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作为基础层,负责维护区块链的完整和安全。它建立了交易验证和共识的规则,确保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对分布式账本的状态达成共识。该共识对于防止双重支出、欺诈活动并维护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至关重要。


基础网络还定义了区块链的原生加密货币(代币),通常用作网络内的交换媒介,激励网络参与者。例如,比特币(BTC)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原生代币,而以太币(ETH)则是以太坊区块链的原生代币。这些原生代币具有多种用途,包括支付交易费、参与网络治理和经济激励。


此外,基础网络还为在区块链生态系统内执行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提供了基础设施。智能合约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自执行代码,支持交易和协议的自动化和可编程性。基础网络通常支持特定的编程语言或虚拟机,以促进这些智能合约的执行。


互操作性是基础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具有互操作的Layer 1区块链之间可以实现无缝通信和数据传输。这种互操作性使资产和信息可以在多个区块链之间传输,促进了更广泛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内的协同与合作。


基础网络在确定Layer 1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性能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架构设计直接影响区块链系统的交易吞吐量、确认速度和整体效率。分片、侧链和Layer 2解决方案等创新方式通常在基础网络上实施,以解决可扩展性挑战。


Layer 1区块链的优势


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相比,Layer 1区块链具有多种优势,有助于其日益普及和采用,但它们也面临着某些挑战。要获得更强的可扩展性并被主流接受,就需要解决这些挑战。


去中心化


Layer 1区块链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去中心化性质。与依赖中央权威机构进行验证和控制的传统系统不同,Layer 1区块链将权威和决策分配给诸多节点。去中心化特设计增强了区块链的安全性、透明度和弹性,因为不存在单点故障。它降低了审查、操纵和腐败的风险,营造了一个更加无需信任的环境。


安全


Layer 1区块链通过加密机制提供强大的安全性。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和共识机制使其能够有效地抵抗黑客攻击和欺诈活动。网络的分布式特性确保没有任何单一实体可以破坏区块链的完整性。增强的安全性使得Layer 1区块链在需要信任和认证的应用中备受青睐,如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和身份验证。


透明度


Layer 1区块链提供透明和可审计的交易历史。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每笔交易对所有参与者可见,具有高度的透明性。这种透明度可以强化问责机制,使追踪交易变得更加容易。它还减少了对中介和第三方审计的需求,简化了各个行业的运作流程,降低了成本。


可编程性


Layer 1区块链采用了智能合约,使其具备可编程性。智能合约能够根据特定条件执行预定义的操作,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并减少对中介的依赖。可编程性为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使得金融、供应链、治理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提供创新的行业解决方案。


去中介化和金融包容性


Layer 1区块链有可能消除银行和支付处理商等传统中介。通过实现直接的点对点交易,Layer 1区块链可以降低交易费,增加可访问性,并为没有银行账户和不能充分接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这促进了金融包容性,使那些难以访问传统金融系统的个人也能接受金融服务。


Layer 1区块链面临的挑战


尽管具有诸多优势,Layer 1区块链也面临一些限制,只有解决这些限制才能促进其广泛采用。在这些限制中,可扩展性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因为一些Layer 1区块链难以处理高交易量并实现快速的交易确认。为应对这些挑战,对各种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开发从未停止,包括分片、Layer 2协议和升级共识机制。


此外,在不同地区,Layer 1区块链可能面临不同的监管和法律障碍。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质可能会在合规、数据隐私和尚在不断发展的监管框架方面带来挑战。在维护区块链的核心原则和遵守现有法规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比特币(BTC):Layer 1区块链的鼻祖


什么是比特币(BTC)?


比特币(BTC)是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鼻祖,是金融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比特币于2009年由一个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个人或团体推出,由此,一个颠覆传统金融体系的创新概念诞生了。


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旨在促进无需银行或政府等中介机构的点对点交易。它在一个分布在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中运作,这个网络被称为节点,每个参与者都拥有一份区块链账本的副本,确保了透明度和安全性。


比特币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金融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双重花费、通货膨胀和对中央权威的依赖。通过加密技术,比特币确保了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其能够抵御欺诈和操纵。


比特币的意义在于它引入了一种新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oW)。在这一机制下,矿工们竞相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验证交易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中。工作量证明机制要求参与者投入计算能力,以此来确保一个去中心化和安全的网络,使得恶意行为者对网络发起攻击在经济上变得不可行。


比特币供应量有限,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比特币的总供应量永远只有2100万枚,是一种稀缺资产。这种稀缺性加上它的日益普及和增长的需求使比特币成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和潜在的通胀对冲工具。


比特币的影响远超于其作为数字货币的身份。它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带动了众多加密货币的发展,并为整个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基础。比特币引入的去中心化、透明和抗审查的概念影响了不同行业中的替代性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应用的创建。


比特币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比特币网络的初始设计限制了其交易吞吐量,可扩展性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但人们一直在通过闪电网络等方案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闪电网络旨在实现更快速、更具可扩展性的微交易。


比特币还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监管挑战和审查。比特币交易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引发了人们对洗钱、逃税和其他非法活动的担忧。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监管框架和相关指导方针在不断演变,以期在创新和合规之间取得平衡。


尽管存在挑战,比特币还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它逐渐被企业、机构和个人作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而接受。比特币的波动性也使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投资选择,吸引了想在加密货币市场一探究竟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


比特币的基础网络及主要特征


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的基础网络依赖于区块链技术,这是一种以时间顺序和不可篡改的方式记录所有交易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通过在节点网络中存储交易数据来确保透明度、安全性和责任制。


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比特币的基础网络利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在网络参与者之间达成共识。矿工竞争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第一个解决难题的矿工将向区块链添加一个新的交易块。这种机制确保了网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去中心化:比特币的基础网络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中央机构控制或管理系统。交易和共识由网络参与者集体管理。这种去中心化消除了对中间人的需求,降低了审查和操纵的风险。


点对点交易:比特币实现了直接的点对点交易,个人能够在不需要银行等中间人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资金。用户可以与全球任何人进行交易,无论地理位置或传统银行基础设施如何。


安全性:比特币的基础网络通过加密技术提供强大的安全性。交易使用公钥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确保只有既定的接收者能够访问资金。网络的去中心化性质和PoW共识机制也使其能够高度抵御黑客攻击和欺诈活动。


不可篡改的账本:比特币基础网络中的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交易一旦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便无法被更改。这种不可篡改性确保了交易历史的完整性,并防止了双重花费。


供应有限:比特币的供应有限,最高上限为2100万枚。这种稀缺性被写入基础网络协议中,有助于维持加密货币的价值。有限的供应加上不断增长的需求,使比特币成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和潜在的通胀对冲工具。


交易最终态:交易一旦得到确认并被包含在一个区块中,在比特币网络中便是最终的结果。确认交易需要将多个后续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为交易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和确定性。


无需许可的网络:比特币的基础网络是无许可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网络、参与挖矿并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这种开放性促进了包容性和可访问性,使全球各地的用户都能参与到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


能源消耗:比特币的基础网络以其高能耗的挖矿过程而闻名。矿工们竞相解决计算难题,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这就会消耗大量电力。目前,行业内正在努力探索替代性的共识机制,以降低网络的能源消耗。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PoW)

1.png

基本概念:PoW是一个计算难题,矿工必须解决这个难题才能验证新区块并将其添加到比特币区块链中。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找到一个随机数,当与其他区块数据结合时,该随机数产生满足某些预定义标准的哈希值。矿工们竞相寻找这个随机数,最先解决难题的矿工获得将区块添加到区块链的权利。


哈希函数:PoW依赖于加密哈希函数,如SHA-256(安全哈希算法256位),它接受一个输入值并产生一个固定大小的输出,称为哈希。比特币中的哈希函数确保即使输入数据仅发生微小变化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哈希值。该属性保证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


难度调整:PoW难题的难度会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一致的区块创建速度。比特币网络的目标是大约每10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如果添加新区块的时间变快,难度会增加;如果添加新区块的时间变慢,难度会降低。


挖矿节点:矿工是比特币网络中执行PoW计算的专门节点。他们通过在机器上运行挖矿软件来投入计算能力,试图找到满足PoW难题的正确随机数。矿工门会相互竞争解决难题,希望获得添加新区块的权利。


区块验证:矿工找到PoW难题的解决方案后,会将新区块广播至网络。随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通过独立运行相同的PoW计算来验证区块的有效性。验证过程确保只有有效的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中。


最长链规则:如果多个矿工同时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可能会发生临时分叉,出现相互竞争的区块链。比特币网络遵循“最长链规则”,即累积计算工作最多的链(最长链)被认为是有效的区块链。这一规则有助于保持共识,确保所有节点都集中同一个区块链上。


安全性和抗攻击性:PoW通过提高改变区块链历史的计算成本来提供强大的安全性。想要修改区块的攻击者需要重新计算该块和所有后续块的PoW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中,这种努力将更加困难。正因为如此,区块链能够抵抗恶意活动,如双重花费和改写交易历史。


51%攻击: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是基于诚实的矿工控制网络大部分计算能力的假设。如果单个实体或共谋团体控制了50%以上的网络总计算能力,他们可能会发起51%攻击,进而修改交易、进行双重花费或审查交易。然而,随着网络计算能力的增长,这种攻击变得越来越不可行。


能耗: PoW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导致较高的能源消耗,从而引发人们对比特币挖矿对环境影响的担忧。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能源消耗是PoW提供的强大安全性的结果。更节能的替代性共识机制也在持续探索中。


持续发展:随着比特币网络的发展,旨在提高PoW共识机制的效率、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的研究和开发从未停止。整合闪电网络等Layer 2解决方案等提案旨在缓解PoW存在的一些可扩展性挑战。


挖矿及其在维护比特币区块链中的重要性


交易验证:矿工在验证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收集并验证即将发生的交易,确保其符合网络的规则和政策。这个验证过程包括验证数字签名、确认发送者有足够的资金并检查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欺诈活动。


区块创建:矿工负责在比特币区块链中创建新区块。他们收集一组经过验证的交易,并将它们与其他与区块相关的信息一起打包成一个区块,其中包括上一个区块的哈希、时间戳和一个称为随机数的唯一标识符。


挖矿硬件:挖矿需要专门为进行所需的计算设计专用硬件,即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些硬件能够高效执行解决工作量证明(PoW)难题所需的计算。


解决PoW难题:矿工们相互竞相,试图找到一个随机数来解决PoW难题。该随机数与其他区块数据结合时,会产生满足特定标准的哈希值。解决难题的过程是重复使用不同的随机值对区块数据进行哈希,直到找到满意的哈希值。挖矿硬件的计算能力和哈希速度决定了矿工找到正确随机数的机会。


难度调整:PoW难题的难度会定期进行调整,以保持区块创建速度一致。难度调整使得无论网络的总计算能力如何,新的区块都会以大约每10分钟的速度被添加到区块链中,由此确保挖矿活动具有挑战性,且区块以可预测的速度被添加到区块链。


区块传播:矿工找到PoW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后,会将新挖出的区块广播至网络。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接收到该区块,并通过运行相同的PoW计算来独立验证其有效性。当网络的大多数节点就区块的有效性达成一致时,就会形成共识。


区块奖励:区块奖励激励矿工参与挖矿过程。矿工每成功挖出一个新区块都会获得既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该奖励是矿工投资计算能力并维护网络安全的激励。除区块奖励外,矿工还可以赚取区块中包含的交易费。


比特币减半:比特币减半是一个重要事件,大约每四年或每21万个区块被挖出之后发生。比特币减半发生后,挖出新区块所能获得的奖励将会减半,意味着矿工验证交易所能获得的比特币数量会减少50%。比特币减半是比特币货币政策的重要部分,通常与市场中的看涨趋势有关,主要目的是减缓新比特币的创建速度,从而减少供应并推高需求。


通过编程控制的稀缺性:通过编程控制的稀缺性是指对资源的数字化限制。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中,通过编程控制的稀缺性是一个基本原则。比特币的总供应量上限为2100万,这是其创建者设定的。这种稀缺性被编程到比特币协议中,并通过减半过程强制执行。通过创建具有已知、固定供应量的数字资产,比特币引入了数字稀缺性的概念,这在其价值主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稀缺性与需求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比特币价格的上涨。


矿池:挖矿活动的竞争非常激烈,个人矿工经常选择加入矿池,以聚合各自的计算能力并增加获得奖励的机会。矿池会根据参与者贡献的哈希能力来分配奖励。通过资源聚合的方式,矿工可以实现更稳定和可预测的挖矿收入。


网络安全:挖矿在维护比特币网络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挖矿的去中心化性质确保了没有任何单一实体可以控制区块链。挖掘新区块所需的计算能力能够抵御攻击,因为对于恶意行为者来说,控制网络中的大部分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困难。


挖矿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挖矿从最初在常规的中央处理器(CPU)上进行,逐渐过渡到使用图形处理器(GPU),最终发展到专门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种演变增加了网络的整体计算能力,使网络更加安全,但它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心化的担忧,因为使用ASIC挖矿更加经济实惠,但对个人矿工不太友好。


比特币的可扩展性挑战


作为开创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和认可。然而,它也面临着可扩展性挑战,这限制了其高效处理大量交易的能力。可扩展性问题主要源于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和局限性。


比特币的可扩展性挑战源于其区块大小限制。比特币区块链中的每个区块都有1兆字节(MB)的固定大小限制。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区块大小限制便成为一个瓶颈,导致交易处理出现拥塞和延迟。由于区块大小有限,每个区块中可以包含的交易数量也受到限制,导致在网络活跃程度较高的时期,交易确认速度较慢,交易费用变高。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即工作量证明(PoW),也是导致其可扩展性问题的推手。PoW要求矿工竞相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以验证交易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中。此过程计算量大且耗时,导致区块生成时间变长。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处理和确认交易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显著延迟,进一步加剧可扩展性挑战。


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性质也导致了协调挑战。由于网络中的每个全节点都必须存储和处理所有交易,因此区块链的大小不断增长。随着区块链的增大,对网络参与者存储和传输整个交易历史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从而导致资源需求增加,并可能产生中心化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可扩展性问题,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几种解决方案,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是隔离见证(SegWit),它将交易数据与签名数据分开,有效地增加了区块容量。隔离见证使每个区块能包含更多的交易,从而提高了吞吐量并降低了交易费用。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闪电网络,这是一种在比特币区块链上构建的Layer 2扩容方案。闪电网络支持参与者之间进行链下交易,减轻了主区块链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可扩展性。通过在链下进行交易并定期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结算,闪电网络提供了即时和低成本的交易。


针对替代性共识机制的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其中一种替代方案是权益证明(PoS),它可以通过减少与挖矿相关的计算成本来提高可扩展性。不同于PoW,PoS共识机制依赖于持有网络权益的验证者,系统根据他们的权益选择验证者并创建新区块,从而消除了对资源密集型挖矿活动的需求。


比特币可扩展性挑战的持续开发工作


闪电网络:闪电网络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Layer 2解决方案。它通过在参与者之间创建支付通道来实现更快、更便宜的链下交易。这些通道可以在不增加主区块链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大量交易。随着闪电网络的成熟,它有望大大增强比特币的交易可扩展性。


Schnorr签名:Schnorr签名是针对比特币提出的协议升级,提供了多个好处,包括改善可扩展性。通过将多个签名输入聚合到一个签名中,Schnorr签名减少了交易的大小,增加了一个区块可以容纳的交易数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可扩展性。


隔离见证(SegWit):隔离见证是在比特币网络中实施的一种协议升级。它通过将交易签名数据与交易块分离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分离后,交易的总大小减小了,一个区块可以容纳更多交易,由此提高了比特币网络的交易容量和可扩展性。


侧链:侧链是可与比特币区块链互操作的独立区块链,可以执行智能合约并创建新应用,而不会给主区块链带来负担。侧链可以通过将某些类型的交易移到链下来缓解比特币网络上的拥塞,同时确保与比特币主链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基于Schnorr的Taproot:Taproot升级结合了Schnorr签名的优势与创建复杂智能合约的能力。它通过创建更紧凑高效的交易来增强比特币交易中的隐私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通过减少交易的大小和复杂性,Taproot有助于提高比特币网络的可扩展性。


分片:分片是来源于传统数据库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将区块链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这些更小的部分就被称为分片。每个分片都可以处理自己的交易并存储自己的数据,从而减轻主区块链的负担。分片有望显著提高比特币网络交易吞吐量,从而增强其可扩展性。


增加区块大小:增加区块大小限制是另一个增强比特币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区块大小增加后,每个区块可以包含更多的交易,从而提高交易吞吐量。然而,由于担心中心化、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对网络性能和去中心化的潜在影响,这种方法一直存在争议。


Layer 1协议升级:正在进行的研发工作专注于探索各种协议层面的改进,以增强比特币网络的可扩展性。其中包括优化交易验证算法、提升网络同步过程以及探索可以提供更高交易吞吐量而不牺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新型共识机制。


比特币Ordinals


比特币Ordinals是一种新型数字资产,在加密货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比特币Ordinals是通过为比特币交易分配特定序数而创建的独特代币。换句话说,比特币Ordinals是一种跟踪比特币交易在区块链上发生顺序的方式。


要了解比特币Ordinals,我们首先需要熟悉比特币交易的工作原理。当您将比特币发送给您的朋友时,交易被记录在区块链(记录所有比特币交易的公共分类账)上。每笔交易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即交易ID或TXID。


比特币Ordinals会进一步根据交易被包含在区块中的顺序为每个交易分配特定的序数。例如,区块中的第一笔交易将被分配序数1,第二笔交易将被分配序数2,以此类推。


比特币Ordinals是使用一种称为OP_RETURN的协议创建的,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之间的比特币实际转移的情况下创建,从而在比特币网络上产生新的应用和代币标准,如NFT和BRC-20。


以太坊(ETH):可编程的Layer 1区块链


以太坊是一个可编程的Layer 1区块链,它彻底改变了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合约领域。我们将探讨以太坊网络从工作量证明到权益证明共识的过渡,并了解其丰富的代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生态。此外,我们还将分析以太坊面临的可扩展性挑战以及Layer 2解决方案的作用。


什么是以太坊(ETH)?


以太坊(ETH)是一个可编程的Layer 1区块链,通过其智能合约功能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彻底改变了加密货币领域。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太坊的基础网络及其独特的价值主张。


智能合约: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约的概念。智能合约是具有预设规则和条件的自执行协议,在以太坊虚拟机(EVM)上运行,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区块链上构建去中心化应用并执行复杂的逻辑。


去中心化应用(dApp):以太坊使得开发和部署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这些dApp利用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各种服务,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游戏、数字身份、供应链管理等。


Solidity编程语言:Solidity是在以太坊平台上开发智能合约的主要编程语言,是一种静态类型语言,语法类似于JavaScript,适用于各种开发人员。


Gas费用系统:以太坊利用gas费用系统来管理网络上智能合约和交易的执行。Gas代表执行特定操作所需的计算工作量。用户需要支付gas费,以激励矿工和验证者将用户的交易记录在到区块链上。


以太坊改进提案(EIP):以太坊社区通过以太坊改进提案(EIP)积极合作,推动平台的开发和改进。这些提案包括为增强以太坊网络的功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而提出的新功能、标准和协议升级。


权益证明(PoS):以太坊通过以太坊2.0升级从高能耗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过渡到权益证明(PoS)。在PoS下,验证者根据他们持有并愿意“质押”的代币数量来维护网络安全,从而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能源效率。


互操作性和代币标准:以太坊的基础网络支持多种代币标准,如ERC-20(同质化代币)和ERC-721(非同质化代币),促进了不同项目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创建具有不同功能的数字资产成为可能。


生态系统和开发者社区:以太坊孕育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庞大的开发者社区。这个生态系统包括钱包、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提供商,为基于以太坊的项目的增长和采用提供支持。


以太坊虚拟机(EVM):以太坊虚拟机(EVM)是一个执行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为在以太坊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上安全和确定地执行代码提供了一个沙盒环境。


未来升级和以太坊2.0:以太坊正经历一次重大升级,即以太坊2.0,旨在解决可扩展性挑战并提高网络性能。此次升级引入了分片、信标链以及主网与新PoS共识机制进行的合并。


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


以太坊(ETH)开创性地将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引入区块链生态系统,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智能合约和dApp在以太坊平台上的重要性。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自执行协议,其预设规则和条件在区块链上以代码形式编写。智能合约实现了合约义务的自动化执行,消除了对中介的需求,确保了协议执行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可编程性:以太坊的可编程特性允许开发人员使用Solidity编程语言创建自定义智能合约。开发人员能够在以太坊平台上构建各种去中心化应用和服务。


去中心化应用(dApp):dApp是利用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如以太坊)以去中心化方式运行的应用。与由中心化实体控制的传统应用不同,dApp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确保透明度、不可篡改性和抗审查性。


金融应用(DeF):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去中心化金融dApp让用户能够在不依赖传统金融中介的情况下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包括借贷、交易和流动性挖矿。这些应用提供了金融包容性、无许可访问和更高的收益潜力。


代币化和数字资产: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促进了ERC-20和ERC-721等代币标准的创建。这些标准促进了资产的代币化,使得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可以表示现实世界资产、数字收藏品和其他数字资产。


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和dApp生态系统支持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使不同的应用之间能够实现无缝交互。互操作性使开发人员能够结合不同的dApp来创建复杂的金融工具、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其他创新解决方案。


去中心化治理:以太坊平台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型,代币持有者可以通过链上投票参与决策过程,确保平台的方向和发展由社区共同决定,增强了透明度和包容性。


创新和实验:以太坊的开源性和可编程性培养了一种创新和试验文化。开发人员不断突破以太坊平台上可以到达的边界,从而创造出推动去中心化技术进步的新型应用、协议和解决方案。


用户赋权:以太坊赋予用户对其数字资产的完全控制和所有权。在以太坊上,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私钥,参与去中心化金融,并使用各种dApp,而无需依赖中介机构。


可扩展性与未来升级:随着以太坊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正在进行的以太坊2.0升级旨在通过引入分片和过渡到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来应对可扩展性挑战。这些升级将增强平台处理更多交易的能力,并支持dApp的增长。


以太坊的共识机制:权益证明(PoS)


以太坊目前正在进行名为以太坊2.0的重大升级,其中包括从高能耗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向权益证明(PoS)的过渡。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一过渡以及PoS对以太坊网络的影响。


权益证明(PoS):PoS共识机制是根据验证者持有和愿意作为抵押品“质押”的加密货币数量来选择验证者创建新区块并保护网络。根据所持有的权益,验证者被选择参与区块创建和验证,并通过与其质押资产相关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励他们诚实行事。


以太坊2.0:以太坊2.0,也称为Eth2或Serenity,是包含将PoS引入以太坊网络的多阶段升级。该升级旨在通过引入分片链、信标链以及将主网与PoS共识机制合并来提高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分片链:分片链是以太坊2.0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并行处理交易和状态转换。它将网络分成较小的单元,即分片,每个分片都能够处理一部分交易并执行智能合约。由于网络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交易,可扩展性也得以增强。


信标链:信标链是以太坊2.0中的中央协调机制,负责管理PoS共识并将验证者分配给各个分片。它作为网络的“心脏”,负责协调验证者,收集选票并提出新区块。信标链独立于当前的以太坊主网运行,为未来整合分片链打下了基础。


验证者角色:在以太坊2.0中,验证者在维护网络安全和达成共识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负责提出和证明分片链上区块的有效性。验证者是通过随机和伪随机过程选择的,确保了公平性并降低了中心化控制的风险。


质押和奖励:在以太坊2.0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质押一定数量的ETH作为抵押品来成为验证者,为网络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做出贡献。验证者若诚实参与,则能获得额外的ETH奖励,而出现恶意行为或离线的验证者则会面临质押资金被削减的处罚。


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PoS为以太坊网络带来了几项安全优势。要成功对网络进行攻击,攻击者需要获得大量ETH来控制大部分抵押份额,这一成本非常高。同时,不诚实行为需要面临的处罚也起到了威慑作用,使验证者不敢随意进行恶意活动。


能源效率:与PoW相比,PoS是一种更具能源效益的共识机制。由于验证者不需要像PoW那样解决需要大量计算的难题,所以在过渡到PoS后,以太坊网络的能源消耗预计会大幅下降。这与对可持续和环保型区块链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致。


网络最终态与交易确认:相比PoW,PoS共识提供了更快的最终态确认。最终态是指交易不可逆转的确认状态,确保交易不能被撤销或修改。在PoS共识机制下,最终态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无需等待多个区块确认即可将交易状态变更为已结算。


从PoW到PoS的过渡及其影响:以太坊2.0升级中,从PoW到PoS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精心的协调工作。这种过渡的影响包括提升可扩展性、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以及一个包容性更强的网络,在该网络中,更多的参与者可以成为验证者,并为网络的安全性和治理做出贡献。


PoS共识对以太坊可扩展性的好处


提高可扩展性:PoS使网络能够并行处理更多交易,有助于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展性挑战。在PoS中,验证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分片链,允许同时发生多个交易并执行多个智能合约。这种并行处理能力从整体上增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使以太坊能够处理比当前PoW系统更高的交易吞吐量。


降低能耗:PoS相对于PoW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其较低的能耗。在PoW中,矿工竞相解决计算密集型难题,需要大量计算能力和能源消耗。PoS则根据节点的质押金额选择验证者,消除了对能源密集型挖矿的需求。系统会根据节点持有和愿意作为抵押品“质押”的数量来选择验证者,验证者负责提出和验证区块。从PoW到PoS的过渡大大降低了以太坊网络上的能源需求,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降低硬件要求:PoS消除了对专用挖矿硬件的需求,包括PoW系统中常用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图形处理器(GPU)。在PoS中,验证者可以使用消费级硬件参与区块创建和验证,降低了个人成为验证者的门槛,有助于促进更加去中心化的网络的实现。


增强安全性:PoS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保持了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性。在PoS中,验证者需要抵押一定数量的加密货币,因而在网络中具有经济利益。这种经济激励使他们的利益与网络的安全性保持一致,并使验证者从事恶意活动在经济上不可行。此外,PoS还引入了惩罚措施,包括对不诚实行为进行一定比例的质押金额削减。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网络免受各种攻击侵害,提升了整体的弹性。


抵抗51%攻击:与PoW相比,PoS共识显著提高了执行51%攻击的成本和难度。在PoW中,攻击者需要控制网络的大部分计算能力来操纵区块链。而在PoS中,攻击者需要积累和控制大部分加密货币供应,这明显更具挑战性,成本也更高。这种抵抗51%攻击的能力为以太坊网络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激励式参与:PoS提供的机制促进了节点参与到维护网络安全并管理其运作的活动中来。验证者诚实行事并遵守协议规则,可以获得奖励,因而具有诚实行事的动机。诚信地履行职责并为网络安全和共识过程做出贡献的验证者,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密货币奖励。这种激励式参与促进了一个更加活跃和积极参与的社区,使以太坊生态系统更加强大。


网络最终态:与PoW相比,PoS可以实现更快的交易最终态确认。最终态是指不可逆转的交易确认,确保交易不能被撤销或修改。在PoS中,最终态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无需等待多个区块确认即可将交易状态变更为已结算。这种快速实现最终态的能力增强了用户体验,吸引了需要即时确认交易的应用。


抵抗女巫攻击:PoS共识降低了女巫攻击的风险。女巫攻击指攻击者通过创建多个身份或节点来控制网络。在PoS中,验证者是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质押金额选择的,攻击者获取大量验证者身份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基于权益的选择过程确保验证者公平分布在网络中,降低了中心化或恶意行为者串通的风险。


经济可持续性:PoS将经济激励与网络安全相结合。验证者在网络中具有经济利益,任何恶意行为或其他破坏系统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包括失去一部分抵押品。这种经济可持续性模型有助于确保以太坊网络的长期可行性和安全性。


未来可扩展性潜力:PoS为以太坊的进一步可扩展性升级奠定了基础。随着分片链的引入和并行处理交易的实现,以太坊2.0将能够实现更高的交易吞吐量。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以太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的建立,PoS使网络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支持更多的去中心化应用和用例。


以太坊生态系统和Layer 2解决方案


以太坊的可编程Layer 1区块链孕育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而不仅局限于其原生ETH加密货币。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在以太坊上构建的各种代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和非同质化代币(NFT),展示该平台的多功能性和对区块链行业的影响。


以太坊上的代币: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支持创建和部署代币。这些代币代表了各种数字资产和实用性,既可以是同质化的(ERC-20),也可以是非同质化的(ERC-721和ERC-1155),它们已经成为众多项目的基础,包括实用代币、稳定币、治理代币和证券代币。以太坊的代币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内不同代币之间的无缝融合和交互。


DeFi项目:以太坊已成为领先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应用平台。DeFi项目利用智能合约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如借贷、流动性挖矿、去中心化交易所和自动做市商。Compound、Aave、Uniswap和MakerDAO等平台已得到广泛采用,它们消除了中介机构,提供开放的、无需许可的金融服务,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允许用户直接通过钱包交易代币,而无需依赖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它们利用智能合约来执行交易并确保用户资金的安全。Uniswap、SushiSwap和Balancer是以太坊上知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促进了代币的无缝交换,并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做出了贡献。


稳定币:以太坊在稳定币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币是一种旨在保持相对于特定资产(如美元)稳定价值的加密货币。Tether(USDT)、USD Coin(USDC)和DAI等稳定币是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构建的。稳定币具有价值稳定性,在以太坊生态系统及整个加密货币领域充当可靠的交换和价值储存手段。


收益耕种:收益耕种,也称为流动性挖矿,是用户向去中心化协议提供流动性以换取奖励的机制。基于以太坊的DeFi项目利用收益耕种来激励用户提供流动性并参与其生态系统。收益耕种者将其资产质押在特定流动性池中,可以获得额外的代币或治理权。


非同质化代币(NFT):以太坊引入了非同质化代币(NFT),彻底改变了数字所有权的概念。NFT代表了独特的数字资产,如艺术品、收藏品、虚拟房地产和游戏内物品,并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存储和交易。CryptoKitties、Decentraland和NBA Top Shot等项目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展示了数字资产具备独特和可验证的所有权的潜力。


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在生态系统内实现了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智能合约可以与其他合约交互,通过组合现有协议和服务来构建复杂和创新的应用。可组合性使开发人员能够利用不同项目的功能和流动性,创造协同效应并促进以太坊生态系统内的协作。


Layer 2解决方案:随着以太坊的普及,可扩展性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Layer 2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理念是将交易和计算从以太坊主网中转移出来。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和Plasma等都属于Layer 2解决方案,它们旨在通过汇总链下交易并在以太坊主网上结算来提高可扩展性。Layer 2解决方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确认速度,同时仍然具有以太坊基础层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以太坊改进提案(EIP):以太坊的开源性质使得该平台能够通过社区驱动的提案进行持续改进,这些提案被称为以太坊改进提案(EIP)。EIP包括对以太坊网络的更改、升级和新功能进行的提案。EIP-20(ERC-20)和EIP-721(ERC-721)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提案,对代币标准和非同质化代币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太坊生态系统对区块链行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为去中心化应用、金融服务和数字所有权提供了基础。以太坊的可编程性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尝试新的用例,改变了金融、游戏、艺术等多个行业。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持续增长和普及证明了其对区块链领域的持久影响。


Layer 1区块链项目对比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整个课程中讨论的Layer 1区块链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同时,我们将探讨Layer 1区块链领域的新兴趋势和发展,以及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治理模型等方面可能的进步,并为有兴趣投资Layer 1加密货币的个人提供宝贵见解。


Layer 1区块链的比较分析


作为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为后续Layer 1区块链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以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提供的强大安全性而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可扩展性限制和相对简单的脚本功能导致了替代区块链的出现。


以太坊则引入了智能合约的概念,允许在其网络上构建可编程和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以太坊的图灵完备脚本语言Solidity能够创建复杂的智能合约,并推动了去中心化金融(比特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生态系统的发展。


BNB是币安生态系统的原生代币,运行在币安智能链(BSC)上。BSC与以太坊虚拟机(EVM)兼容,旨在提供比以太坊更低的交易费和更快的区块确认,因而成功吸引了很多开发人员和用户。


Cardano以其专注于科学研究的模式和专为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而设计的分层架构脱颖而出。通过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并结合Ouroboros等创新功能,Cardano旨在解决其他区块链面临的可扩展性和能效挑战。


Solana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高吞吐量和低交易费,这是通过结合历史证明(PoH)和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来实现的。Solana实现了快速的交易确认,并支持各种去中心化应用。


Polkadot引入了一种实现区块链互操作性的创新方法,允许称为平行链的多个区块链安全地连接和共享数据。这种专注于互操作性的架构实现了跨链通信,并能够创建可以并行运行的专门区块链,增强了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Avalanche采用子网模型来实现可扩展性和定制化。Avalanche通过将网络分割为子网,实现了水平扩展,其中每个子网都可以有自己的共识规则和虚拟机。这种方法使开发人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能够创建自定义区块链环境。


Algorand强调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通过其纯权益证明(PPoS)共识机制,Algorand实现了快速的区块最终态确认和高吞吐量。其独特的共识算法确保了参与度、验证者的随机选择以及对区块链状态达成一致。


通过对这些Layer 1区块链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安全性、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可编程性、互操作性和共识机制等因素有助于确定它们是否适合特定用例。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开发人员、投资者和用户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为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Layer 1区块链的未来趋势


可扩展性是Layer 1区块链关注的重点。随着对去中心化应用(DApp)和交易量的需求增加,开发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必要性也愈发明显。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方向是实施Layer 2解决方案,如状态通道和侧链。Layer 2解决方案将主链的部分交易转移至链下,同时不损害安全性。此外,分片技术(将区块链划分为较小的部分,即分片)可以实现交易的并行处理,从而实现水平扩展。


互操作性是Layer 1区块链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区块链和DApp数量的增长,对不同链之间进行无缝通信和资产转移的需求变得更加明显。互操作性协议,如Polkadot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XCMP)和Cosmos的跨链通信(IBC),通过建立安全高效的跨链通信通道实现了互操作性。这些协议促进了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资产、数据甚至智能合约功能的传输。


Layer 1区块链中的治理模型也在不断发展,以确保去中心化决策和社区参与。传统的权益证明(PoS)区块链通常依赖于一小部分验证者来保障网络安全,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和二次投票等较新的治理模型则致力于更均匀地将权力分配给网络参与者。DAO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共同就协议升级、资金分配和其他治理事项做出决策。在二次投票中,投票权基于投票数进行加权,有利于促进公平,防止权利被少数人主导。


隐私功能的引入是Layer 1区块链的另一个新兴趋势。虽然区块链在本质上是公开透明的,但人们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以保护敏感信息。零知识证明(如zk-SNARK和zk-STARK)是一种可以在不泄露底层数据的情况下验证计算的加密技术。通过结合隐私功能,Layer 1区块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强的保密性和数据保护,为金融交易和敏感数据管理等诸多应用提供新的可能。


能源效率是区块链行业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对区块链技术需求的增长,解决工作量证明(PoW)等能源密集型共识机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必要。Layer 1区块链正在探索替代共识机制,如权益证明(PoS)和委托权益证明(DPoS),这些机制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同时仍能维护网络安全。此外,业内正在进行研究,以探索能源高效的共识算法和可持续的能源来源,用于区块链运营。


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兴起使Layer 1区块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Layer 1区块链构建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提供了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借贷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免去了中介参与的必要。NFT则提供了独特的数字资产,可以代表数字艺术品、收藏品等的所有权。在未来,Layer 1区块链有望在DeFi和NFT领域见证进一步的创新和扩展,新的应用和用例将不断涌现。


标准化和不同Layer 1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也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领域。目前正在建立智能合约、代币规范和通信协议的通用标准,以促进不同区块链之间的无缝集成和协作。有了这些标准,开发人员将能够构建可互操作的应用,实现多个网络之间的资产和数据交换。


现实世界数据和链下数据的连接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虽然区块链本质上是安全和不可篡改的,但它们无法直接访问现实世界数据。作为受信任数据源的预言机则弥合了区块链和链下数据之间的鸿沟,使智能合约能够与外部系统建立联系。使用预言机可以创建能够整合实时数据的去中心化应用,为供应链管理、保险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机会。


实际应用与投资考虑


Layer 1区块链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便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DeFi中,Layer 1区块链可以在不需要中介的情况下创建金融协议和服务。这些协议促进了借贷、去中心化交易和流动性挖矿等活动,为个人提供了更大的财务自主权和机会。此外,Layer 1区块链还可用于供应链管理,实现透明和可追溯的商品跟踪,确保真实性并打击假冒行为。


游戏行业是Layer 1区块链具有实际应用的另一个领域。通过整合非同质化代币(NFT),玩家可以拥有和交易独特的游戏内资产,在游戏生态系统中培育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通过NFT,艺术家和内容创作者能够直接将他们的数字作品变现,绕过传统的中介机构,确保真实性和出处。


Layer 1区块链也在身份管理领域进行探索。通过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加密安全性,个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确保隐私,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系统可以实现安全和自主的身份验证,金融、医疗和投票系统等多个领域都能从中受益。


投资Layer 1加密货币前需要仔细考虑多种因素。首先,需要评估Layer 1区块链的基本技术和架构。可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和社区采用等因素在确定区块链项目的长期潜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估开发团队的专业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发展路线图有助于深入分析项目的未来前景。


了解Layer 1区块链的经济模型和代币经济学也是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代币分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机制、质押机会和治理权等因素会影响加密货币的价值和效用。此外,分析生态系统以及建立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和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了解该项目的发展和采用潜力。


风险评估也是投资Layer 1加密货币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区块链行业仍处于相对初级的一个阶段,并受到波动情况、监管变化和技术挑战等的影响。进行详尽的研究、多元化投资并及时了解最新发展和市场趋势对于管理风险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同时,投资者必须清楚了解不同地区的监管环境和合规要求。监管框架可能因国家而异,因此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确保投资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此外,投资者应仔细考虑他们计划投资的Layer 1加密货币的流动性和交易量。高流动性和交易量提供了更便于进出市场的机会以及强大的价格发现机制。这些因素会显著影响投资体验和潜在回报。

声明: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